媒体报道

Media reports
  • 新华网:吕帆:人才培养需营造多元化土壤
  •   来源:新华网   编辑:黎亚茹 高拓   浏览:9182
  • 新华网:“科技的未来在青年”,对于青年科学家的培养有哪些建议?

     

    大学是青年集聚的地方,也是梦想起飞的地方。在这个年轻有梦想的地方,集中了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青年科学家,让年轻的学生跟他们在一起交流,我觉得这就是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的经典设计。 

    人才需要多元的土壤来培养,高校是主要土壤之一,但市场、社会等也需营造积极培养人才的氛围。即使在高校这样一个单一的平台,我们也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吸纳更多的多元化人才进来,让不同的学科交叉融合,营造更多元的人才培养土壤。

    新华网: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主会场设在温医大,对学校有何重要意义?

    去年,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的主会场定在我们温州医科大学举办,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们全校上下都非常兴奋。 

    很多时候,一件事情或者一个项目会推进我们的思考和行动。首先,温州医科大学成为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的主会场,拉高了我们的思想境界。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青年科学家集中到这里举行一场科学盛会,本身就把我们的思想和境界提升了;第二,打开了我们的国际视野,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就像一个舞台、一个家,八方来客,高朋满座,大家通过互相交流,彼此开拓了视野;第三,展示了我们的科研风采。身为学校的一分子,我们更应该把探索科学的热情展示出来,总结经验,积极参与,珍惜这一次非常难得的、开放的学习机会。

    新华网:如何看待科研进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我自己是眼科医生,从眼科医学这一领域以小见大,可以看到我们医学以及医疗科技的发展进程。比如说,近视眼可以做手术,是因为有了激光;白内障可以更换人工晶体,是因为有了航空材料;很多医疗问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去做筛选,是因为有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眼睛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比如说小朋友得近视眼的概率高了;年轻上班族因视疲劳引起的眼睛干燥等症状频发;有些人到45岁左右就出现老花了,但实际年龄却还年轻……我觉得这些既是挑战也是机会,说明我们在这个领域可以探索的东西还有很多。

    新华网:作为中国眼科医学领域的权威,您所在团队近几年做了哪些科研攻关?

    在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我分享的其中一个议题就是关于人类的近视问题。其中,由高度近视造成的眼部损伤是当前全世界眼科疾病患者致盲的重要因素之一,且不可逆。近年来,我国近视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对此,我们在近视防治的研究领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率先开展超百万中小学生近视普查和队列研究;发现高度近视的遗传性基因与环境作用的关联;探索近视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为“增加户外活动”作为最主要和有效近视防控措施,提出科学支撑。此外,我们正在进行相关近视矫正和防控的临床研究,如角膜塑形镜、光学镜片、滴眼药物等,旨在缓解青少年近视进展问题。 

    眼科和视觉科学的研究任重而道远,除了婴幼儿先天性问题、青少年近视问题外,还涉及社会高度发展的其他眼健康问题,如中青年的视觉疲劳、中老年的白内障青光眼、老年人的黄斑变性等。我们正努力集中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多学科交叉融合,利用三大国家级科研平台,攻克眼和视觉健康的科学问题,为百姓提供更优质和先进的眼健康医疗服务。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温州医科大学版权所有 浙ICP备12004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