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合格党员
  •  杨新东:做一个有情怀的标本管理员
  • 作者:瞿金莹 郑燕飞   来源:基础医学院   编辑:姜小玲   浏览:9638
  • 杨新东,浙江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人体科学馆副馆长,二十几年致力于人体科学馆建设和服务,为人体科学馆接待来宾10万余人……

    数十年如一日,做人体科学馆建设的助推人

    100平方米,200平方米,400平方米,3000平方米,从简易的标本陈列室,到现在“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人体科学馆,对杨新东而言,这就是一个看着长大的孩子。“从我参加工作开始,我就一直在这个人体科学馆工作,看着它一步一步发展。”杨新东刚参加工作时,人体科学馆还不叫“馆”,那时候这里叫标本陈列室,简简单单的标本陈列,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在课余看到标本的平台,十几年里,在杨新东等一干人的努力下,这里变了模样。

    场地慢慢变大了,标本慢慢变多了,2013年,这里改了名叫温州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分设专业厅、科教厅和虚拟厅。馆内藏有2500余件真实标本和珍贵历史资料,涵盖人体各个器官、组织、系统。藏品全面而丰富的同时又不乏珍稀之物,如制作于上世纪60年代的妊娠子宫标本。馆内还拥有大量数字资源,通过数据库检索可以查阅各类藏品的统计信息。运用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技术可将枯燥数据变成三维立体的鲜活模型,供访问者全方面学习观察。2016年人体科学馆扩建,新增面积1800平方米,新增标本500余件;增加比较解剖学、临床应用解剖学、人文教育和互动专区。

    从初来乍到,到如今,杨新东说他已经对人体科学馆结下了深厚感情,2015年起,他被学校任命为人体科学馆副馆长,从此他对科学馆更上心了,从科学馆建设的整体规划、调研、图纸设计、工程建设,他都亲力亲为,“学生们在课外其实很难有这种直接接触,或者说是看标本的机会,现在我们学校有这个资源,有这个平台,那肯定要把它做到最好。”作为一名非建筑学科班出身的医学院老师,建设规划科学馆自是比旁人难了许多,但这并没有成为杨新东的绊脚石,他舍得花精力,下功夫,让博物馆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获得了浙江省科普基地的称号,成为了温医大的骄傲。

    普及遗体捐献知识,为本市居民做“牵线人”

    作为一名人体科学馆的管理员,杨新东除了管理人体科学馆,他还有一项特殊而又重要的工作--向温州市民普及遗体捐献知识。

    “虽然说我们已经步入了新时代,思想也有所改变,但是有些人多多少少还是会顾虑,捐献器官他们很愿意,因为这样他们的生命可以说是得到了一个延续,但一说起遗体捐献,你和十个人说,有八个都会对你摇头。”市民的不理解,没有让杨新东丧气,反而激发了他的动力。“市民只是不理解。器官捐献是救人,是生命的延续,遗体捐献就更是了。”从2015年开始,杨新东和他的团队就经常奔波在宣传的第一线——医院、中小学、温州街头……遗体捐献到底是什么,捐献了的遗体到底去了哪里,他们耐心地解说,消除了原本存在市民们心中的恐惧和误会;同时也为有意向的市民牵线搭桥,联合红十字会架起了我市遗体捐献的平台。

    工作中总会有这样的情况,登记人员想捐,而在百之后他的子女却不同意,这是就少不了杨新东上门劝说。有时会遭受白眼,有时会让人不理解,但无论如何,他都没有放弃。从2015年30人登记,3人捐献成功,发展到2016年近70人登记,实现捐献15人,可见遗体捐献宣传成效明显。

    做好人文关怀,让遗体捐献有点温度

    我市遗体捐献第一人徐启荣的家中,浙江丽水市庆元县首位遗体捐献者蓝开清先生的家中……很多我市成功捐献遗体的家中都留下了杨新东的足迹,走访捐献者或是登记者的家,逐步成为了杨新东生活的一部分。

    “遗体捐献这件事我不想把它做得冷冰冰的,不是说我这边接受了捐献的遗体,到时候把骨灰换回去就完事了,我想让它有一点温度,多一点人情。”这就是杨新东走访捐献者家庭的初衷。不止是捐献者,杨新东也时常会带上学生去登记者的家中走走,帮忙做做家务,和登记者谈谈天,这让他受益匪浅。“很多登记人多多少少患有一些疾病,很多病目前还算是疑难杂症,聊天中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让我们好好研究研究,以后让患这种病的人少一点,把治这个病的药尽早研制出来。”一次次的走访对他来说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不论这些登记者的家有多远,不论他自己有多不方便,只要有时间,他都要去他们家里走走,去坐坐,把一丝人文情怀给他们带去,将一份原本冰冷的工作做得有温度。

    凝集学生力量,既要锻炼学生又要推广项目

    不管是校园开放日,还是接待上级领导、外宾,校园里总有这么一群人,身着笔挺的西装,踩着锃亮的皮鞋,带领人群参观人体科学馆,标准的普通话,流利的讲解,受到了前来参观人员的一致好评,这就是杨新东一手组建的人体科普社。

    从开头社团共组建时的9人到现在的130余人,没有人知道杨新东究竟花了多少心血在里面,人员的挑选,培训都是他亲力亲为,杨新东却说其实组办这个社团一点都不辛苦,反而是越来越开心。开始的时候谁都没有经验,谁都不知道要怎么讲解,他就一遍又一遍地教,教的同时自己还不断揣摩,怎么样的模式让讲解的学生讲得清楚明了,怎么样的用词能让一点都不懂医学的参观人员能听得懂,会为完善解说词想到深夜。就这样不停地修改,让这套解说课程变得越来越完善,也正是这套解说,让人体科学馆变得小有名气。普通参观市民来我校要参观人体科学馆,领导来考察也要参观这里。在他的一手操持下,人体科普社从九个人的社团变成了温州市的精品社团。

    除了组建社团,杨新东还连续多年做暑期社会实践队的指导老师,从与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精神病人面对面交流,到在小学社区宣传卫生知识,普及遗体捐献相关知识,他为医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的平台,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来教导他们如何和病人进行心灵的沟通,产生情感的共鸣,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传道受业解惑,何时何地都要做个有情怀的老师

    初到温医就职时,杨新东除了是一名人体科学馆的管理人员,也是一名一线老师,教授学生局部解剖学、系统解剖学等课程,在教书的过程中,传道、授业、解惑他表现得淋漓尽致。讲台上他是严师,私下里他是学生的好哥哥,东哥长、东哥短叫个不停。虽有好几年不再从事一线教育工作,提起当年他的这些“弟弟”“妹妹”杨新东脸上的笑容依旧难以掩盖。

    从一线教育工作上退下来之后,杨新东开始着手一个特殊的仪式--局部解剖学开课仪式。“尊重大体老师 的人格和不朽之躯,虔敬谦恭地学习 ,用心从……”这是开课仪式上念过的一段话,杨新东说:“我不希望学生们上的只是一门冷冰冰的解剖专业课,而是一堂‘有温度的生命大课’,这不只是一个仪式,其实这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正如杨新东市场走访登记者、捐献者的家一样,他希望学生们多一点人文情怀,将“大医精诚、医者仁术”的精神印在脑子里。

    杨新东,在人体科学馆工作了二十多年,很快又会有下一个十多年,他管理的是标本,心怀的却是情怀,他是温医大数名老师中普通的一员,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把工作做细了,做好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地址:温州茶山高教园区 邮编:325000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