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合格党员
  •  初心若向“阳”,远方便似“锦”
  • 作者:付映杰   来源: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附属眼视光医院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编辑:姜小玲   浏览:6291
  • 编者按:

    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树立眼视光身边的典型榜样,我校眼视光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开展了关于“点赞先锋微故事”主题活动,挖掘眼视光榜样的力量,深入总结眼视光优良传统,积极打造眼视光特色文化。

     

    在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每个党员都更需要鼓足干劲,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用行动诠释“中国梦”“我的梦”,而他——李锦阳也在为此而努力的行动中成全了最优秀、最努力的自己。

    起点即是归宿

    李锦阳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眼视光人。作为温州人的他有幸于2000年加入了眼视光科学领域这个大家庭,本科毕业后就职于校附属眼视光医院视光门诊专科,工作满一年时又作为眼视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重返校园,期间又成为首批硕博连读生。因此,当他于2011年取得博士学位再次回到眼视光医院工作时,时间的年轮已经悄悄转动了11圈。被问起当时为什么选择眼视光时,他说那时温医的眼视光专业已经名声在外,自己是慕名而来,也没料到之后的求学之路会如此漫长。“回头想想还是挺满意自己当初的选择的,很荣幸能成为一名眼科医生,更自豪能成为一名眼视光人。”

    成长总有酸楚

    医学需要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他说,略显漫长的求学生涯中,需要面对异常繁重的学业、毫无头绪的课题、发表高分值SCI论文的毕业压力等,也曾在迷茫中跌爬滚打。李锦阳回忆说,刚读研时,每天的功课就是在网上‘漫无目的’地查看各种文献。太基础的看不懂,太临床的也看不懂。经常揣着被认为“神作”的文章找老师或者前辈们讨论,结果大多被贬得“一文不值”,或者被“这个我们做不了”一句话终结。这样的过程,潜移默化地训练着他各种科研能力,包括查找、分析和总结文献,设计课题,英文写作等。

    努力便是感恩

    有压力就有前行的动力,有方向就有坚持的信念,他说:“真正照亮我在黑暗中摸索道路的是我的恩师——陈蔚教授,他开启了我全新的医学、科研之路。”在陈蔚的悉心指导下,他了解了中国角膜移植的现状,并着手研究角膜材料的保存方法,比较各种保存液及保存条件对角膜特性的影响,期间得到了美国GSN眼库组织的重视,并共同申请了合作研究基金,最后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眼科视觉科学杂志(IOVS)上。另外,与该研究相关的临床部分研究结果发表于美国眼科杂志(AJO),凭借该论文,他不但顺利获取博士学位,还获得了当年台湾大学光学科学的一等奖学金。

    除了在科研上的专注、投入,他说他还要做个为人称道的“李医生”、学生欢迎的“李老师”。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他在患者群体中收获了不错的口碑,并在担任2014级眼视光医学(七年制)指导老师期间,将自己的人生阅历、人生态度,生动地转化成满满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深受学生喜爱。

    不负时光,时光不负

    勤奋之人,时光不负。这几年,他可谓走向了人生新巅峰,参与发表多篇角膜相关SCI论文。在该领域的研究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他所在的眼视光医院成为2014年中国角膜病十大进展获得单位之一;作为副主编参与了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发行的中华眼科学操作技术其中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部分;作为参译者出版了《角膜病最新诊疗技术与应用》和《wills临床眼科彩色图谱及精要——角膜病》。毕业至今已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6篇,由于多项前沿的研究,他也因此成功申请去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但,这不是他的全部,他积极向上,热爱运动,喜欢摄影,阳光、乐观是他最真实的写照。回顾过去,他说,必须翻篇归零,因为远方有诗一样的事业和生活等待我们去探索、去追求。

    invisible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地址:温州茶山高教园区 邮编:325000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