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快讯
  • [辉煌五年]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师生心坎上
  • 作者:李琦   来源:宣传部   编辑:李琦   浏览:3335
  • 如何为师生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提供“指南针”,如何为大学生获取优秀的思想文化知识提供引领,如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学校党委一直思考和努力的方向。上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通过突出思想引领、强化实践育人、涵养医大文化、注重人文关怀等,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师生心坎上。

    突出思想引领,着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核心是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让大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增强他们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五年多来,学校开展了 “中国梦·温医梦·我的梦”“为梦想点赞、为美丽喝彩”“与信仰对话”“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内容涵盖主题宣讲、社会实践、文化活动、选树典型等,不断激发广大师生的工作热情。

    学校不断加强师生政治理论学习。建立教职工每月理论学习制度,每年下发政治理论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的内容和要求,强化教职工法治意识,树立教职工费法律发挥和学校规章制度的学习。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建好大学生人才学院、团校、“青马书屋”等阵地,组织学生骨干开展理论学习交流活动。学校现有马克思主义学习会、学生思想领航协会、正思社和大学生廉洁教育社等理论型社团。“马克思主义学习会”荣获浙江省100个重点建设理论型社团。

    为了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校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运用课堂辩论、学生自主授课、无领导小组讨论、情景演绎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出勤率、抬头率和点头率。探索实施毕博网络教学改革,课内课外、网上网下相结合;整合校内外资源,邀请企业家、先进人物等上讲台。强化实践教学,在泰顺县、台州椒江建立2个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开展集中培训研修活动,举办“马克思主义学术论坛”,集中研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方向凝练、团队组合、马克思主义论丛计划等。近年来,社科部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13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获省、市人文社科成果奖9项。  

    重在落小落实,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是社会文明的一面旗帜,是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座“灯塔”。五年多来,学校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基础文明养成教育、构建社区““诚信--友善”同窗互助平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等,让“文明之花”开满校园。

    课桌上乱写乱划、图书看过后不归位、早餐进教室、网络上发布不实的言论与的信息……学校基础文明养成教育活动中,这些校园里角角落落的不文明现象纷纷“现形”。这些现象,看似不起眼,但事关个人修身崇德与和谐校园的建设。开展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就是从这些细节入手,从学生日常行为抓起,一方面通过致学校全体任课教师的一封信、签订“四讲四不”责任书、“光盘行动”“大白讲礼仪”宣传册等活动重点解决在教室、寝室、食堂等公共区域的不文明行为,同时通过将文明行为考核列入综合素质测评等措施建立基础文明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使校园处处充满文明的气息。

    学生社区是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重要阵地。设立学生社区工作部是学校创新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模式的一大举措。成立3年多来,社区工作部充分发挥管理优势,以学生自治组织为主体,以构筑“诚信--友爱”同窗互助体系为特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诚信小铺”平均诚信率保持在90%,“微爱”公益服务已累计服务28000余次。社区志愿者先后被授予“浙江好人”“身边的雷锋”等称号。2015年获全国首届学生公寓管理工作成果二等奖。 一个个思政工作小“盆景”,在社区逐渐变成一道道亮丽的育人“风景线”。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人民教师。”在2014年的教师表彰大会上,70余名新入职教师面对国旗庄严宣誓,近3000名师生见证了这庄严神圣的时刻,这是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个举措。师德是教育之魂,师德师风建设事关教育工作成败的大事。五年多来,学校通过出台《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的意见》,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构建分层次、多形式的师德教育培训体系,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树立表彰先进典型等,不断增强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5年多来,学校涌现了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医德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等教师典型。

    强化实践育人,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很多人对2011年7月23日那个晚上的事情还记忆犹新,那天温州境内发生动车追尾事故,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发生后两小时内,到达附属医院、中心血站的医护人员、志愿者超过700人。学校志愿者们出于专业敏感,还立即通过微博、人人网、QQ等方式召集同伴,用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这是学校多年来坚持实践育人,不断培育大学生大爱精神的生动体现。

    学校现有14个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注册志愿者5500余人。各志愿者组织结合社会热点需求,开展急救培训、防艾禁毒、心理援助等医学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基本实现“一团一品”品牌化格局。同时,学校以“双百双进”和“新青年下乡”为主要形式,组织大学生在温州瑞安、洞头、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台州椒江区等结对区市深入开展理论宣讲、文艺下乡、实地考察、社会调查、公益服务等活动。学校获“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最佳暑期实践大学”等荣誉称号。

    长期以来,学校一直把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点工作来抓。加大专项基金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从每年200万元到300万元。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加大优化激励机制,推进实施创新创业学分,建立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重点培育扶持机制,完善创业园工程建设,打造学生职业发展服务中心,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等。在“挑战杯”系列赛事中获国家级奖项24项,其中特等奖(金奖)6项;获省级奖项128项,其中特等奖项14项,2013年和2015年,两次捧得全国“优胜杯”。

    涵养医大文化,着力打造“会说话”的育人环境

    “毕业离开温州后,我很多次回到温医,每次回来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温医不缺开拓创新的理念,也不缺艰苦奋斗的精神;不缺尽责的老师,也不缺勤奋的学生,甚至也不缺有领导能力的、团结大家不断前进的领导班子,那到底缺什么。这次我回来,我发现不缺了,因为我看到温医在举办‘百年传承 日新又新’这样一个回顾历史的文化活动,温医有了历史的经验,有了文化的传承,那么我相信在今后的一百年里会比前一百年发展得更好更快。”

    这是2012年3月24日,87届校友,时任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在“百年传承”系列活动之2012医院管理与发展校友高峰论坛上说的一番话。他道出了一个校友对母校的深深眷恋,也告诉我们,一个大学,要有高质量的教学、有高水平的科研、有服务社会的能力,更要有文化精神的传承!这样才能凝心聚力,才能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

    基于这样的初衷,学校党委于2012年3月启动了“百年传承”系列活动。活动以“文化温医,学术温医”为主线,举办了“百年医林”植树活动、“名师、名家、名医”系列学术讲座等,钱礼、缪天荣、周健的雕塑,医学生誓言书、动物实验纪念碑等相继落成。同时学校还追根溯源,组织“穿越”团队,到浙江省档案馆、图书馆,浙大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上海图书馆等地寻找学校的办学源头,在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找到了“仁肃勤朴”的校训。这些都在学校文化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5年,校园文化建设又进一步,学校成为浙江省文化校园建设试点单位。借此契机,学校将2015作为“文化校园建设年”,全面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对校园风貌进行整体规划;开展 “医大精神大讨论”,系统回顾、总结、凝练、弘扬学校的精神品质与文化内涵,正式确定了校训“仁肃勤朴求是奋发”并进一步合理布局校园文化景观。

    这一年,校园再次悄悄发生变化。校训石、修读台、沿河修读文化带、人体科学馆、育英林、中外合作办学友谊喷泉……一系列的人文景观建设,使学校文化氛围更加浓郁,校园环境的思想性、教育性、文化性和艺术性进一步提升,校园的一草一木、一楼一桥,似乎都在诉说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历史,让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与此同时,学校文化品牌的培育和建设机制更加完善。从2008年开始,学校每两年开展一次校园文化品牌评选活动,2014年起改为校园文化活动立项申报,更加注重文化品牌的前期设计、整体规划与过程建设。五年多来,学校共培育 3项国家级省级文化品牌。逐渐形成了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仪式文化,包括医学生宣誓仪式、解剖课开课仪式、遗体捐献仪式、遗体捐献者追思仪式、实验动物默哀仪式、护士授帽仪式等和以医疗公益活动为核心的慈善文化,包括明眸工程、幸福微笑、“特奥”志愿服务、生命相“髓”、血液银行等两个品牌系列。明眸工程获得2011年中华慈善奖,获评2013年省卫生系统“十大感动事例”。“幸福微笑”入选2013年中央统战部“同心惠民工程”。“生命相‘髓’”实现2730人成功入库中华骨髓库,7名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生命相随”医疗公益行动被中国教育报头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栏目报道。“血液银行”志愿服务项目入选教育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杏林志愿者服务社荣获“最美温州人——2014感动温州十大人物”唯一一个“感动温州集体奖”。“e+人”关爱失独者、急救志愿服务等一批慈善公益活动品牌效应初步凸显。

    注重人文关怀,着力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做好服务

    今年6月,学校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秀机构”,这是我校连续第三次荣获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荣誉,也是学校多年来开展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五年多来,学校利用学科优势,构建了以“生命教育、团队拓展、文化浸润”为核心模块,以教育学、积极心理学为依托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立了2000多平方米的大型室外素质拓展基地,提升学生个体心理素质和团队凝聚力。学校是浙江省首批10家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单位,工作实践凝练的研究成果2次获省政府颁发的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不打折、不伤害、不忘记”是学校构建发展性资助体系的理念,近年来,学校着力推进资助方式向发展性资助转变, 实施“向日葵成长计划”,构建以提升“就业能力”,包括学业、心理、创新实践等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发展性资助工作体系。学校获浙江省国家助学贷款先进单位和浙江省学生资助工作典型高校。涌现一批以刘云龙、徐寅烨、王飞达、郑科科等为代表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和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学校连续五年获得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奖。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坚持以服务地方人才需求战略为目标,通过完善就业工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就业创业能力,构建“扶上马、送一程、关怀一生”的职业发展教育体系,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学校荣获“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毕业生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在进入评选的全国省属本科院校中排名分列第二和第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地址:温州茶山高教园区 邮编:325000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