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国家级
媒体温医
  • 健康报:以医疗援助诠释医者担当
  • 作者:叶小静    通讯员单位: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编辑:卞成德   字数:1557   浏览:3381
  • 你见过医生一边吸氧一边做手术吗?你听过一家三代一起去“援疆”吗?你知道在非洲身染疟疾的医生如何坚持为当地群众做手术吗……

    在近日举办的第三届浙江省大中院校微团课大赛决赛中,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王旭阳讲述了身边这些医护工作者的爱心故事,最终获得比赛一等奖。

    援藏:边吸氧边做手术

    海拔4500米,这是连树都不长的高原。今年5月的一天,西藏那曲市人民医院和嘉黎县人民医院一下子来了2000多名渴望光明的藏民,因为他们得知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的医疗小组来了。

    筛查患者、安排治疗、筹备手术……医疗小组一行历经36个小时的辗转奔波,还没来得及适应高原气候,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当天,医院病房及加床共安排了25名患者,住院人数创下该科室之最。

    对第一次入藏的人来说,在青藏高原的手术室里工作,难度比预想的要大得多。“头疼欲裂,呼吸困难,鼻腔出血,我感觉自己都要晕倒了。可一看到同行的医生们那坚守的身影,我咬咬牙撑了下来。” 青年护士王旭阳动情地讲述着,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和王旭阳一样,今年首次援藏的程菲菲也努力地克服着高原反应,和同事们整整连轴转了6天。她在日记中记录着:医疗队的人们,几乎都服用着两种以上克服高原反应的药物。手术一台接着一台,李锦阳医生嘴唇和甲床都已发紫却全然不知。做完最后一台手术时,墙壁上的钟表已显示00∶52∶22。他累得瘫倒在地上,满头大汗,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援疆:拖家带口齐上阵

    在刘新婷之前,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参加援疆的医生并不少,但她是第一位一家三代一起去援疆的。电话接通时,话筒里传来小孩子清脆的呀呀声。“中午休息时间,所以赶紧回宿舍陪下女儿。”刘新婷口中的宿舍,是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援疆公寓,也是她和女儿、婆婆暂时的家。

    青年医护大多正过着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工作的繁忙生活。3月中旬,刘新婷接到了援疆任务的通知。一想到要和两周岁女儿分开长达四个月,她的心里颇为纠结。

    “干脆带着女儿一起去吧。”她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婆婆自愿承担起陪同照顾孙女的重任。

    从山清水秀的江南到漫天风沙的边疆,初到新疆的第一周,女儿出现了持续高烧、干燥出血等水土不服的症状。刘新婷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但又只能将孩子托付给婆婆,自己则埋首于工作中。

    专家门诊、科室筹备、学术讲座、近视普查……在刘新婷的努力推动下,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阿克苏眼视光中心于4月底在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申请成立了视光学专科,办理了医疗器械许可证,并上线了新的诊疗系统。

    “我们吃的是食堂,三个人挤在一个房间,条件是比家里艰苦多了,但看到这边的工作有了成效,就觉得很值得。”刘新婷笑着说,先生称她们是“援疆三女侠”,每天通过微信和女儿互动,给她们加油鼓励。

    援非:无惧战火与疾病

    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白内障专科副主任宫贤惠担任浙江省第17批援非医疗队队长,同时,他也是眼视光医院第三位援助中非的医生。

    第一位援非的是“硬汉”吴荣瀚医生,他曾三次奔赴局势动荡的中非,在战火纷飞中救死扶伤;三次被恶性疟疾撂倒,依然坚守岗位,为当地患者做手术。

    第二位是温柔女医生孙莉,她在中非首都开创了“一个人的眼科医院”,在停电的情况下用手机打光,用针线精细地为面部重创者进行缝合,她还主动为无人接诊的艾滋病患者进行手术。

    近五年,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共向外派出医疗援助团队百余人次,其中青年医护人员约占75%。青年医护已然成为该院对外援助的重要力量之一。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正是这些乐于奉献、敢于拼搏的青年人,在远赴他乡的爱心行动中源源不断地传递出正能量,架起一座座温暖而又坚固的友谊桥梁。

    媒体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