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医者故事,感悟仁心担当。9月21日下午,第46期医大故事会在旭光厅开讲,温州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支社主任委员、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段萍教授以“从‘手术刀’、科研学者到履职先锋——一名妇科专家的‘医学+’人生”为主题,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兼具专业深度与人文温度的主题分享,展现了一位卓越医者在临床、科研、教学、公益等多领域的坚守与创新。
临床突破:从开腹手术到单孔机器人的“破壁”之路
“6岁女孩佳佳腹痛18天,需要进行手术,如果你是她的主治医生,你会选择‘彻底切除但留疤’,还是‘微创治疗但风险略高’的手术方案呢?”讲座伊始,段萍教授以一个临床抉择的互动问题开启了今天的分享。面对复杂权衡的选择,段萍教授的团队给出了一个“破局”的答案——在微创手术技术上不断推陈出新,臻于至善,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最安全、最有效、最美丽的“一指”单孔腹腔镜手术。
“从医学生到‘破壁者’,需要突破常规的勇气。”段教授介绍,在20世纪90年代,妇科手术以开腹为主,主攻妇科肿瘤方向的她,在长年累月的临床实践中,看到了技术革新的突破口。2017年,段萍教授启程前往美国贝勒医学院学习单孔技术——即通过单一小切口进行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能够实现创伤最小化和康复最快化的微创理念。回国后,她将单孔技术引入妇科多种术式中,并创立数据库随访患者。
“‘从无到有’只是一个开端,后来,我们通过成立联合中心、开展各级培训,让这一技术持续生根发芽。”从开腹手术的长疤痕,到传统腹腔镜的多孔疤痕,再到单孔腹腔镜的 “隐形切口”,段萍教授团队的探索之路仍在继续:为了缓解“看病贵、住院难”的难题,减少手术治疗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2023年,段萍教授成功开展全国首例国产单孔机器人妇科日间手术,不仅更加微创,还能够让患者能在术后24小时内即可出院。
段萍教授用事例告诉大家:“贯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医生的精进与技术的进步都为病人创造出更好的治疗方案。从‘日间手术’到‘日归手术’、利用达芬奇机器人突破眼手极限,推动国产机器人手术纳入医保……我们的步伐从不停歇。”
多元角身份:医学+角色的灵活切换
2021年,段萍主任获得第五届研究生心目中的“最美导师”称号,全校仅有十位导师获此殊荣。作为博士生导师,段萍教授桃李满天下,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弟子,在各个领域遍地开花,取得各级奖学金、优秀毕业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学员、浙江省妇科肿瘤学论文大赛优胜奖等各类荣誉。
“常常会有很多人问我,工作如此繁忙,如何做到平衡,我想,这需要感谢整个团队,”段萍教授说,“正是有了大家的分工协作和不断优化,无论是常态化工作还是突发性任务,都能得到完善的解决,也能慢慢厚积薄发,取得成果。”近年来,段萍教授主持10多项课题,发表30多篇SCI论文,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科研资助。
作为温州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支社主任委员,段萍主任也是一位参政议政的履职先锋,针对“女幼童卵巢肿瘤蒂扭转病例频发”“社会缺乏女幼童卵巢保护意识”等社会问题,段萍教授积极提交议案,建议浙江省在幼儿园入园或学期体检增加女幼童卵巢“B超”初筛项目,并创建公益品牌“向日葵”工程,成立了国内首支关注女幼童卵巢健康、兼具医务社会工作和临床队列研究的大学生团队“青葵守护联盟”,推动卵巢健康科普与早筛工作,走进社区为女幼童免费提供义诊服务,为女童健康撑起“保护伞”,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聚焦访谈:师者良言,如灯引航
在访谈与问答环节,段萍教授就论文质量把控、参政议政经历、妇产科从业初心及医学生科室选择等同学们关心的热点问题,给出了专业且具启发性的解答与分享,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行业视角。
围绕“好论文的标准及撰写建议”的话题,段萍教授从科研一线视角给出了界定。她强调,一篇优质论文首先要选题精准且有临床或科研价值,需紧扣领域痛点或前沿方向;其次研究设计与数据需严谨可靠,确保实验可重复、分析逻辑自洽;最后表达需专业且清晰,从引言到结论的叙事要层层递进、结论明确。
面对现场同学提出的“在参政议政中如何建言献策”,段萍教授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她分享道,议题的挖掘源于日常临床与科研的细致观察——比如“向日葵”工程的诞生,就是源于她在临床中发现女幼童卵巢肿瘤因早筛不足导致预后不佳的痛点。“我们要从临床的疑难杂症和未被满足的需求中找方向,”段萍教授进一步指出,“再结合专业知识把这些行业议题转化为可落地的建言,比如推动卵巢B超纳入入园体检,就是从临床病例到政策建议的有效转化。”
当有同学问及选择妇产科的初心时,段萍教授说:“妇产科是一个受人尊敬,极具价值感科室,其中流产、生产等手术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关乎着女性生育与健康,也寄托着家庭的希望。我觉得学习这些东西能切实地帮到患者,所以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个方向。”此外,段萍教授还给了在场同学们一些科室选择的建议:“同学们要以兴趣为导向,对疾病类型、诊疗模式的兴趣是不断探索和钻研的动力;还应结合自身特质,比如说擅长精细操作可倾向外科类,善于沟通管理可关注内科或综合科室;实践体验也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可以先通过实习、跟诊等方式亲身体验不同科室的工作节奏与氛围,再做最终决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