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 全省高校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仁济学院党总支:“以生为本、学以致用、服务基层、育人成才”
  • 作者:   来源:组织部   编辑:   浏览:4195
  •  

    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温州医学院仁济学院党总支始终本着“两个共建,三个注重”的理念,即“师生共建,党团共建,注重制度建设,注重调查研究,注重机制创新”,努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依靠和团结教职员工,服务学生,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积极探索学院学生党建、教育管理等工作新模式。依据学院院情,深入研究学院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学院党总支坚持 “以生为本、学以致用、服务基层、育人成才”,着力解决师生关心、关注的问题,注重有效性、实用性,使教工受教育、长才干,使学生实实在在获益,近年来不断实践探索,创先争优取得较好成效。现汇报如下:

    一、学院党总支基本情况

    温州医学院仁济学院200611月设立党总支委员会,配备专职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各1名,总支委员3名。学院现有52个党支部,其中教工党支部1个,学生党支部51个。学院现有正式党员431人,预备党员530人。

    二、学院创先争优工作状况

    (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切实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坚持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创先争优活动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推进有力。

    重点项目一:万里家访路,情暖学子心——仁济学院党总支推进家校合作育人机制

    针对特殊学生群体(如贫困学生、心理困惑学生、学业困难学生等)问题的日益突出,本着从解决学院贫困生、学业困难生、心理困惑生等特殊群体的实际问题出发,有效发挥教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院党总支把“走出去”——开展特殊学生家访工作从经济解困精神解困、请进来——“家长代表大会”“家长论坛”从沟通交流到加强合作、常交流——每年个性化书信从见微知著到润物无声,把推进家校合作育人机制作为学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长期工作来抓。通过“政策宣传到户,思想工作到家”这一家访载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在足迹中播撒情感,在教育中凝炼党性”的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子。活动开展以来,包括院长、书记在内的所有教工党员参与其中,累计行程过万里,足迹遍布景宁、新昌、江山、岱山等近60个县、市、区,走访了200多位学生的家庭。大多学生的家处在偏远山村,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党员们放弃节假日,往往经过奔波跋涉才能到达目的地,他们亲切的话语、真挚的情感不仅温暖了一颗颗身处逆境、牵挂儿女、渴求希望的家长的心灵,同时也向被访学子传递了关爱的信息。就业是民生根本,解决就业才能真正帮助三困生更好融入社会,学院在走访“小家”的基础上扩大到走访“大家”,充分利用走访学生家庭的机会,走访了当地的人事局、卫生局等部门,了解当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并与有关用人单位保持长期联系,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为实在的帮助。为了切实将家访工作落实到细微处,每年还将“学生个性化书信”寄给学生家长,并通过电话、网络等途径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的关怀、及时的肯定、及时的帮助,“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至今近4万多封的个性化书信、不计其数的电话等沟通,有效加强了家校互通与合作。至今学院已举办了七届家长代表大会,三届家长论坛,撰写了近万字的心得体会。

    学生,在关怀中自立自强,在温暖中健康成长;家长,在沟通中明晰责任,在理解中相互支持;教师,在足迹中播撒情感,在教育中提升素质。这项基层创先争优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群众的认可,收到学生家长来信近千封,获得校园文化品牌、闪光言行、浙江省基层党建创新案例等近10项荣誉。《光明日报》、《高教领导参考》、《浙江教育信息报》、温州电视台等媒体做了宣传报导,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七年时间,我们扎扎实实地开展这项工作,把学校的温暖切切实实地送到学生和家长的心中,让学院的党建工作更好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内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塑造了高校党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在平凡中塑造不平凡,是对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

    重点项目二:记录中进步,实践中成长——《学生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记实考核制度》,学生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加强日常学习、素质提升的探索与实践

    在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过程中,数量庞大的入党申请人的培养教育问题一直是个盲点,以我院为例:目前学生总数6943人,其中80%以上都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建党考察对象的人数更达到了近2000人。而且对于建党考察对象、(预备)党员的培养考察也存在着不全面、不规范、不系统的问题,不利于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针对党建工作中遇到的这一难点问题,学院党总支以“记录中进步,实践中成长”为目标,建立了学生党员培养记实考核制度。以“全方位、全过程、全师生、多途径”为指导思想,搭建更加宽阔的党建工作平台,分理论学习篇、社会活动篇、团结互助篇、遵纪守法篇、思想感悟篇,要求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建党考察对象、入党申请人及时、如实记录自己各方面的日常表现,并及时与所在支部书记或入党联系人、分管辅导员联系,沟通思想。

    对学生而言,《记实考核本》以书面的形式指出了追求进步的道路与方向,使学生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有了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一位同学如此记录:“以前不太清楚自己到底还有哪些不足,所以对于能否入党不太自信。现在有了一本良师般的记录本在手中,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与全面发展人才的差距。只有知道了不足,才能真正全面培养自己、完善自己。我对于入党有了更为坚定的认识,在争取成为党员的过程中,完善了自我。即使最后可能因为仍做得不够而没能入党,我也会为自己的成长而骄傲。”对老师而言,通过阅读同学们的记实考核本,能对学生各方面表现进行全面了解,避免过于单一的主观印象。党支部书记陈老师说:“记实考核本能提供全面、真实的信息,一方面我们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有效地加以改善和引导;另一方面,对每个同学了如指掌的熟悉,也使我们在把关党员发展时更有针对性。”

    《学生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记实考核制度》的推行有效解决了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日常行为考察,尤其是群体庞大的入党申请人的教育、管理问题,全院近80%的师生参与其中,人人争当优秀党员。项目开展以来,各项工作中展现出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践行“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学生党员在日常工作中表现积极,能力突出,占学生干部80%以上比例;学习努力刻苦,高年级奖学金获得者中党员占50%以上;2011年度学院党员干部累计各类获奖近2500项。《学生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记实考核制度》获得校、院、省各级领导的一致认可,曾荣获温州医学院支部建设优秀奖,校级基层党组织创新案例,并被省委组织部评为浙江省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典型案例。

    重点项目三:“整合、共享、提升”辅导员集体备课制度——辅导员思政教育课程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在党建工作过程中,我院积极发动全体辅导员将党建工作、学生管理过程中把碰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整合,按照学生不同的需求点来制定教学大纲和进行集体备课,发挥了全体辅导员的各自优势,整合集体智慧,改变传统的理论学习易出现“烦”和“累”的现象,寓教于乐,共享资源。

    “思政教育课程化建设”实施以来,辅导员带领各支部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和探讨。特别是党建方面,比如:针对建党考察对象和群众设计了“大学生入党动机和入党基本知识教育”专题;针对党员干部设置了“干部队伍建设常见问题分析和指导”专题;针对党员时事政治教育设置了“两会精神的学习”专题;针对十七大,设置了“十七大精神学习系列”专题……内容充实、有针对性,基本涵盖了十七大关于经济、文化、教育、环保、台湾等方面的问题;针对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设置了《七个怎么看》系列、《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系列等。这些内容极大地丰富了支部原先的学习内容,使理论层次得以近一步提升,向专题化、专业化迈进。“思政教育课程化建设”的另一创新之处在于能够发挥教工党员的专长和各自的优势,通过集体备课、专题研究、内部讨论,整合集体的智慧,共享学习资源,提升党员理论学习的效果,使党员理论学习更具系统化、科学化、技术化,并使教工党员的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升。除党建课件外,还有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现已成型课件共40余个,撰写文稿30多万字,形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一书,得到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资助,列入全国高校社科文库,20114月由光明出版社出版。

    重点项目四:“学习在线”网上网下互动学习平台,基层党建工作新视角在新媒介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业困难生较多的情况,为有效降低学生补考率,提高课程通过率,提升学生毕业率,从而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围绕“如何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学习”的思考,学院党总支推出了“学习在线——一个学习平台+一项学业竞赛= 一种勤学氛围”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网络校园”建设活动,也是对创先争优中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的又一次有益探索。

    “学习在线”通过“一个学习平台,一项学业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勤学好学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专业试题与公共试题相结合、在线竞答与现场竞技共推进、笔试环节与面试环节互补充的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使学生不仅能试场制胜,更能决胜职场。截至目前,学习在线网络题库已有358页,题目总计8566题,含专业类题库、公共科目题库、“公考频道”题库三大类型15门功课。同时引入激励式活动机制,激发学习热情,现场竞技采用开心词典的模式,将考试的题型以闯关竞答的形式呈现,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通过倡导“快乐学习”的理念,以新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已举办现场竞赛6场。同时每期依据网上答题的情况,定期从各类题库中抽取排名前十名的同学进入现场竞技环节。滚动产生周冠军、月冠军、季冠军和学期冠军。“学习在线”的打造,跨越时空限制,重塑学生学习观,弘扬学习型氛围,着力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业价值取向,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养成学习习惯,从而形成积极奋发的校园学习型文化。

    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广泛涉猎各领域知识,引起了校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浙江教育信息报、温州日报等媒体分别予以报道。该项目获得了温州医学院第七届教辅软件比赛二等奖,浙江省第八届教辅软件比赛三等奖,温州医学院学生工作创新奖等荣誉,是学院在实践学习型党组织创建中的又一成功案例。

    2012年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推出“红色E新媒介服务,定期编辑《党建手机报》、信息发给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使党建工作进手机,理论学习常态化。

    重点项目五:牵手夕阳行,人间重晚情——党员社会义工活动,“四送四进”,着眼基层送温暖,党员义工制服务基层的探索

    每当假期开始,仁济师生党员再次奔赴各自家乡,开展对孤寡老人的关爱、关心、关怀。“陈奶奶腿脚不灵便,我每天帮助她摘菜做饭、聊天倾听”孙宵童充当起了老人的左右手;而田燕同学曾在下着雪的严寒里,帮老人清扫积雪、年终大扫除,还自费帮老人购买过年小食,陪老人一起过年,今年暑假她又去了;余温雅同学利用自己的法律专业知识,在自己所在村选举村官之时前往老人院,向不识字的老人普及选举知识,讲解如何正确填写选举表格,帮助老人依法行使基本权利┅┅党员们深入基层,发生了类似的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有效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仁济学院党总支于2010-2011学年寒假开始启动“义工行 重晚情送温暖”党员进社区活动,要求广大党员利用寒暑假积极争当义工,对各自所在村镇、社区老人公寓、敬老院和孤寡老人家庭等处的老人在各党支部的指导下有组织、有纪律地开展至少一周以上的服务活动,为老人的生活、心理、经济、健康等方面排忧解难,切实发挥党员优势,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老人的手中,送到老人的心里,努力实践把“创先争优”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牵手夕阳行,人间重晚情”。活动开展至今,党员足迹遍布永康、湖州、金华、台州等近60个县、市、区,走访了820多家老人公寓、敬老院和福利中心,1052户孤寡老人家庭,服务、关怀了千余名老人,参与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达2500多人,服务时间累计3.5万多小时。

    重点项目六:“成长的足迹”学子论坛——当先锋,树榜样,榜样教育的重要阵地建设的实践探索

    《成长的足迹》以榜样教育为全新的传播理念,拉近学生之间的心理、物理距离,面对面的直观交流,以及妙趣横生,新颖独到的互动环节设计,在每一期的节目中使同学们和先锋模范一同探讨身边的疑惑,讲述大学生党员自己的故事。运用全新的讲坛形式,校园文化理念,塑造了仁济学子的品牌栏目,点亮了校园文化生活新的明灯。“成长的足迹”——学子论坛开办至今已累计受众4678人次,场均389.83人次,并且受众人数呈逐期上升趋势,受众面十分广泛,“鲜明,生动,活泼”的风格赢得了广大仁济学子的青睐。学子论坛开办至今,取得了全院师生的广泛好评,论坛不单单只流于论坛的形式,对每期的榜样人物征集笔搞,汇集成册,《我的大学我做主——26位大学生的成长足迹》,已于20114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使同学们不论何时何地,都能得到优秀学长们的启发与经验。

    (二)坚持领导干部作表率,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总支政治核心作用,带头创先争优,争创学习型领导班子。

    1、重视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营造理论学习氛围,严格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

    学院坚持每学期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执行中心组学习计划,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策水平。定期召开理论学习会议,把中心组学习的内容及时传达给全院职工,达到了促进教学、强化科研、严格管理的目的。同时认真执行各项方针、政策,严格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学院总支配套细化文件40多份,通过党政联席会制度进行学院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确保涉及学院发展和师生利益的重大问题如人事、重大财务支出、重要活动安排、学生处理等均由集体讨论决定,每年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30余次,会议有议事规则,制度健全,会议记录详实。积极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向深入发展,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政治理论修养和引领学院科学发展的能力。创先争优工作开展至今领导干部撰写发表论文20余篇,在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征文比赛中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全校建党九十周年的征文比赛中更是全部获奖,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2个,成为唯一一个理论中心组成员全部获奖的学院。

    学院党总支联系实际,深入研讨,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与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与全面提高师生思想政治素质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学院理论中心学习组成员带头学习,联系实际深入研究探讨,并抓紧培训理论骨干,抓好科级干部和辅导员的集中学习。坚持每周一的例会学习制度,做到学习有计划、有记录,采用专题报告、集中辅导、宣讲文件,围绕学校、学院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开展专题讨论等以增强学习效果,增进了学院上下对学校、学院发展规划、发展目标的理解,增强大家同心协力谋发展的信心。同时,也积极组织各级干部参加学校的各种学习和报告会。利用党校、党日活动、民主生活会、党支部论坛等抓好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丰富学习方式,加强理论学习。

    2注重干部队伍建设,塑造党务干部的良好形象

    1)推进辅导员“十个一工程”,注重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我院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才能把学院的学生工作不断推向前进,才能使学生党建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党总支推出辅导员“十个一工程”工作。“十个一工程”是指:“平均每天找一名学生谈心;每周到所带班级学生宿舍走访一次;每周向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汇报一次本人所带班级的学生工作情况;每周记一篇工作笔记;每两周对所带班级进行随堂听课一次;每两周召开一次学生干部会议;每个月召开一次全体同学参加的大会;每学期阅读一本有关学生工作的书籍;每学年与分管学生的家长联系一次;每学年撰写一篇有关学生工作的论文”。“十个一工程”的开展,切实提高了辅导员队伍的自身素质,塑造了党务干部的良好形象,发挥了老师的带头模范作用。

    2)注重学生评价,深入听取学生意见,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

    党总支在落实好辅导员各项制度时,做好工作的反馈机制。实行辅导员述职制度,每学年不仅向组织进行述职,还向分管的学生进行述职汇报,使普通学生也了解辅导员工作,并能听取不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另外每学期期末向部分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对辅导员进行无记名评分,通过评分使辅导员看到自身存在的优势或是不足,并督促其进行改进和完善。这些举措拉近了辅导员和学生的距离,使思想政治工作上了一台阶。

    3)辅导员博客制度,抢占思政教育的网络阵地

    信息化时代,如何运用信息手段加强党的建设,尤其是教工党员作为支部党员思想、学习、生活的引导者、管理者和服务者,应站在什么样的角度,通过什么样的平台和方式更好的与学生党员、普通群众交流,抢占思政教育的网络阵地成为学院党总支积极思考的一个问题。2006年开始,学院党员博客的建立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下产生。博客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拥有及时性、互动性、平等性、个性化等特点,将思政教育、党建等内容与当前时代气息、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有效结合,加强了教工党员与学生党员、学生党员与群众、教工党员与群众之间的沟通,展开平等交流,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同时推动了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开辟了党的教育管理新阵地,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200610月至今,至今共建立教工党员博客28个,工作博客已经成为学生与老师沟通的崭新平台及教工经验交流的平台。

    4加强基层党务干部培训,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为扎实推进学院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基层党务干部培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出党支部工作培训班,现已举办6期,近300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和支委成员接受了培训。培训班重点就党支部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发展党员的程序细则等方面内容做了专题讲座,并集中学习了党的有关文件及文书写作规范,形成规范教学课件10个,撰写编印近4万字的《仁济学院党建工作指南》。通过培训学习,使每位基层党支部委员更加清晰了党员发展的相关程序,明确了基层支部的任务,规范了工作流程,解决了基层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同时也增强了大家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培养了一大批懂业务、有才干、会管理、勤服务、敢创新的高素质党务干部。

    3、领导带头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关注基层发展

    进一步落实《党群联系制度》,学院领导带头与困难专业、困难学生群体(延长学制学生、违纪处分学生、欠费学生)等进行结对。开展“三进”工作,“进寝室、进教室、进家庭”,通过定期“党员联系谈心制度”,对学院学业困难生进行督促和帮扶,推动学习进步;主动联系各教研室,进课堂听课,观摩教学,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解决教学中教与学各环节的问题。

    学院党总支带领全院师生员工,出色的完成了学校党委和行政部门交给的各项任务。多年来从没有发生过一起重大恶性违纪案件,党总支和各党支部在广大师生员工中树立起了廉洁高效、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在近几年的民主测评工作中,群众对党总支领导班子的满意率基本达到了百分之百,仁济学院多位老师和学生被评为优秀党员称号、师德标兵,学院党总支受到学校和学院全体教职工的好评,兄弟学院的认可,连续四年被评为温州医学院学生工作先进单位,党总支考核连续优秀,努力创建“一个班子就是一个龙头”的优秀党总支。

    (三)充分发挥阵地作用,抓学习、提素质、促发展,注重学习型党组织的阵地建设,学习氛围好,学习效果明显。

    1、特色党校促党建,充分发挥党校在大学生党建中的作用

    仁济学院分党校每年举办2期,至今共成功举办10期培训班,培训学员近4000人,充分发挥在理论学习、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党校不仅开展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培训,也是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党员、对学生党员进行党风、党纪、党规教育的重要阵地。学院分党校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并特色鲜明。在培训形式上,将课堂教学、分组讨论、社会实践等有机结合起来,强调了理论教学与自学领悟的结合,课堂教学与观看录相的结合,专题辅导与分组讨论的结合,通过“三结合”提高学员的自学能力,巩固知识。同时培育学生党员先锋讲师团作为宣讲新生力量,实现了学生老师一起讲的目标。先锋讲师团现已形成《七个怎么看》、《从怎么看到怎么办》2个系列17篇章。在党校业余活动方面,我们倡导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如:“唱响一曲革命歌,传颂一份革命情”小组唱比赛、“我看两会精神”展示演说、“如何成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演讲比赛”“优秀结业论文评比”等,培育仁济学院的特色党校,运用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增强团队凝聚力,寓教于乐,展现大学生爱国爱党、团结向上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培训班生机勃勃。2011年学院分党校被评为温州市先进基层党校。

    2、党员之家搭平台,有效发挥学生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仁济学院党员之家面向学院全体师生开放,为学院7000多名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促进工作的平台。成立红色先锋工作室,不断完善和改进党员之家管理相关制度,组织策划系列党日活动,设立网络信息角,时政学习流动站,开辟理论学习窗提供报刊杂志40多种600多册。在党员之家活动室开展的活动主要有:召开支部例会、民主生活会;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活动;热点问题讨论、专题小型讲座;党日活动、读书会、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日常理论学习;答辩会、党支部论坛等,实现学生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也成为党员干部更亲密的贴近群众,帮助同学,关心同学,聆听同学问题,解决实际困难的平台,更有效地增强各党支部的沟通交流。

    3学理论,提素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会倡导“理论学习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会成立5年,中心骨干300余人,服务群体涵盖全院师生,为师生平时进行理论学习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使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常规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的长期“党校”,创造了学生政治理论学习的新形式,如“学理论话流行”话剧比赛、“我看两会”论坛、时政宣讲团等等活动,并采用分层次、分批次培训的方式进行,带动了更多的人参与到政治理论学习的队伍中来。

    4“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党团共建”,重视共青团指导、建设

    学院总支重视培育共青团独立开展工作。注重“党建带团建”,以重大事件为契机,引导广大团员学生开展主题鲜明,健康向上的思想教育活动,增强团员意识教育,积极搭建平台,采用理论学习、论坛交流、社会实践等方式全面提升团员的综合素质;以“团建促党建”,提高团员青年的理论素质和修养,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党支部的支持下,各团支部和党小组结合成立了学习小组,安排了系统的理论学习内容,为广大团员提高理论素质和修养打好了一个基础平台,为党组织不断输送优秀人才;“党团共建”,弘扬文化育人功能,争创特色团学活动,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努力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我院广大青年同学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和感染,陶冶情操、充实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并通过参与活动提升学院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团学工作成果颇丰:在校运动会上我院代表队连续四年获得了男子团体第一、女子团体第一、总分第一的好成绩,成功卫冕四连冠……省学科竞赛方面,连续2年取得了医学学科竞赛一等奖,取得生物科学竞赛一等奖,医学急救先锋竞赛团体一等奖、挑战杯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四)增强党支部的学习力,创新力、凝聚力、战斗力,推动服务性党组织的创建,促进党支部建设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争创先进党支部

    1、丰富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学院党建工作

    不断完善党建工作相关制度,以制度保障党建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学院制定了《学生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记实考核制度》、《仁济学院党支部考核制度》、《推优入党制度》、《党员发展答辩制度》、《进一步加强入党联系人制度》及《党支部论坛制度》等,完备党员发展手续,保证党员发展质量。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仁济学院党建工作指南》、《仁济学院党支部工作手册》,从而进一步规范党建工作,加强基层党支部的指导考核,使我院党建工作朝规范化、科学化、有序化方向发展。

    2、学院根据党员发展实际情况,适时优化设置党支部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第十二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以党建为核心、全面提升学生思政工作。根据第十二次全国高校党建会上提出高校党建工作总体目标和有关要求,在认真总结我院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经验及差距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确定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主导思想为:一年级重在培养,争取发展;二年级作为重点,稳步发展;三、四年级健全支部,加快发展。在确保发展学生党员质量的前提下,党员发展人数毕业班时占班级人数35%,努力实现一年级班内有党员,二、三年级班有党小组,高年级党支部建在班级上的发展目标。现发展学生支部52个。

    3、有效激励,加强督查,促进工作落实和基层组织的发展

    定期召开党支部书记、各系党建工作负责人会议,统一思想,交流工作,督察各系、各支部对上级党组织决定、指示等落实情况。通过各系党建工作汇报,查阅《党支部工作手册》,检查“三会一课”制度执行情况。制定《温州医学院仁济学院学生党支部考核制度》进一步规范、加强支部建设,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从日常工作、组织生活、理论学习、组织建设、指导工作、群众工作、成员日常行为、计划总结等八个方面对各支部进行量化考评,评选出优秀10%,良好20%,以评促建,有效推动基层党支部工作更好发展。

    4、树立“窗口”形象,展现行业风采,推动我院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创先争优

    学院以“展行业风采、树窗口形象”为主题,以“围绕中心、服务师生、提高素质、改进作风”为目标,努力把创先争优的行动落实在窗口,水平体现在窗口,成效展现在窗口,推动我院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各窗口单位围绕让师生放心、让师生满意和怎样提高服务水平、惠及师生作出公开承诺,结合学院实际和岗位特征,推行了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形象”的 “三亮”活动和以“争创岗位奉献先锋、争创师生满意窗口、争创优质服务品牌”的“三创”活动。采取公示栏集中公开、去向牌公开,办公室导向牌制作等方式,自觉接受师生的监督。与此同时,通过佩戴党徽、工作胸牌、优秀党员身份亮化、设立党员一帮一公示栏等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多渠道亮身份、多方位树形象,增强党员意识,强化自我约束,接受群众监督。

    5、高度重视党支部工作创新,锐意进取,党支部各项创新工作百花齐放

    在工作中创新,在工作中思考,学院党总支十分重视学院的党建工作创新,鼓励各支部为有效解决党建工作中的问题、难题勇于实践探索。学院党总支夯实基础并力求创新,学院每年开展党建工作优秀创新项目评比,积极培育、适时推进。如着重于学生党员干部如何发挥朋辈互助以先进带后进,促进所在班级学业全面提升的思考,医学一系党支部推出“学业提升工程——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新探索”;基于如何有效规范党员发展,量化考核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状况,法医口腔系党支部推出“‘四看六不’量化考核积极分子新制度”,对更好的完善党员发展工作进行有效探索;在如何有效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方面,药学系党支部进行“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管理探索”;麻醉中医康复系党支部“推进‘党员十个一工程’,做好党建育人工作”;生物系党支部“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形式探索”……党支部各项创新工作层出不穷,各出其招,使得我院党建工作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

    6、注重思考和研究,共谋党建发展之路

    学院党总支不仅重视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更重视党员对党建工作的理论研究,学院积极为辅导员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通过党建这个平台让辅导员做更多理论性的探索,在自身撰写论文、课题研究、学术研讨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和提升,近年各支部成员积极参与党建课题的申报和论文的撰写工作,现已申报党建专项课题10多项,论文20多篇。通过鼓励课题申报工作,使党建研究与辅导员自身建设结合起来,达到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目的,同时加强了日常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形成党建工作的良性循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地址:温州茶山高教园区 邮编:325000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