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新闻专题 >> 创新创业(温医要闻)
新闻专题
  • 首次揭示自噬与炎症的关系及在镍化物致肺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
  •  学校肿瘤新靶标的发现及应用团队研究成果在《Autophagy》发表
  • 作者:吴旭聪 朱武   来源: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编辑:梁洁华   浏览:11027
  •     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黄传书教授、高基民教授领衔的肿瘤新靶标的发现及应用团队经过四年多的研究,首次揭示了自噬与炎症的关系及在镍化物致肺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日前,该团队研究论文《Upregulation of SQSTM1/p62 contributes to nickelinduced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在国际知名杂志《Autophagy》(五年平均影响因子11.958)上发表。

        该研究是与美国纽约大学合作开展的,其主要研究工作在我校完成。论文以我校青年骨干教师黄海山为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2014级博士研究生竹俊兰为共同第一作者,黄传书教授及高基民教授为通讯作者。

        镍化物是国际肿瘤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发布的I类(确定致癌)致癌物,镍进入机体后,大部分分布在细胞核内,并且能与核糖核酸(RNA)聚合酶结合,这可能会影响脱氧核糖核酸(DNA)复制功能,导致诱发细胞突变,但其深入致癌机理仍不十分清楚。

        SQSTM1/p62是一种多功能的泛素化结合的折叠蛋白,在自噬调控、蛋白酶体通路、NF-κB等信号通路中起重要作用。团队在研究中发现,在体内、体外诱导SQSTM1/p62基因表达上调,通过基因敲减阻止p62表达,可显著降低镍化物诱导的正常肺支气管上皮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而mTOR- ULK1-Beclin1细胞自噬通路可抑制SQSTM1的表达进而降低镍化物诱导的正常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团队在研究中深入阐明了自噬与慢性炎症之间的关系,并揭示了肺癌发生的新机制,得到同领域研究人员的认同,认为其研究有助于进一步阐释镍化物致癌原理。

        据了解,该团队是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等纵向科研经费超800万元,研究成果以温州医科大学为第一/通讯作者署名发表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五年平均影响因子8.738)等知名杂志,累计影响因子超50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