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州都市报:飞机上六旬男子突然没了呼吸心跳 3名温州医生出手施救
  • 作者:戴玮 黄云峰    通讯员单位:新闻中心   编辑:张晶鑫   字数:3256   浏览:2108
  • 万米高空,六旬男子突然没了呼吸,心跳骤停、脉搏消失……6月9日晚,从北京飞往温州的CA1539次航班上发生了这样的惊险一幕。危急时刻,同机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急诊医学中心主任卢中秋等医生第一时间出手施救,并建议返航……


    卢中秋在为患者做检查 院方供图

    昨天,卢中秋得知当事患者已出院休养,说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万米高空

    飞机广播传出“有乘客需急救”消息

    原计划6月9日晚6时10分起飞的国航CA1539次航班,在延误了2个多小时后,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起飞。因为转机和等待等原因,乘客都很疲惫,起飞后机舱内十分安静。

    潘先生来自瑞安,今年62岁,刚刚结束与家人在首都的旅行,乘坐该航班回温。他们一家人坐在35排前后的位置,起飞约20分钟,潘先生感觉不太舒服。他告诉旁边的妹妹,他感觉头晕目眩,恶心想吐。

    妹妹潘女士觉得,哥哥平日里体力劳动不少,身体非常不错,而且也不是第一次坐飞机,她猜想可能是旅途的劳累让哥哥有些疲惫了,便到附近的位置上找呕吐袋。

    潘先生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感觉自己双耳阻塞,头晕想吐,很难受,之后一下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我一回头,他已经晕过去了,怎么喊他都不应。”潘女士一下就慌了,马上叫来了乘务员,问有没有医生。

    很快,机舱广播传出了“有乘客身体出现突发情况,需要医务人员救助”的声音。

    从左到右分别为温医大附一院妇科主任赵红琴,温医大附一院副院长、急诊医学中心主任卢中秋,温医大附一院妇科副主任颜笑健

    听到广播

    第一时间从座位上站起冲出去

    温医大附二院小儿外科的刘医生当时也在飞机上,他坐40排。他听完广播后站起身,看到患者就在他前面四五排的位置,正当准备出去时,他看到卢中秋已从座位上站起冲上前去,“他是在乘务员指引下,一路小跑过去的。”

    刘医生说,他认识卢中秋,知道他是温医大附一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也深知其急救技术的高超。同时,他看到还有两位女医生也相继赶到患者身边,自己就不过去“添乱”了。

    刘医生所说的两位女医生,分别是温医大附一院妇科主任赵红琴和副主任颜笑健。当天,她们结束公差后乘坐同个航班回温,坐在61排。在此之前,她们并不知道同事卢中秋也在同架飞机上。赵红琴说: “我们赶到时,卢院长已经在实施抢救了。”

    潘女士说,卢医生赶到时,给她出示了自己的证件,她那时已经吓得说不清楚话了,只说“快救人快救人”。

    赵红琴说:“他(卢中秋)将病人平躺在座位上,确认了病人手部脉搏和颈部脉搏,自言自语地说‘心跳没有,呼吸也没有了’。”患者躺在座位上,脸色乌黑、大汗淋漓,已失去意识。她摸了一下患者手脚冰冷。卢中秋让机组人员马上拿氧气过来给患者戴上,并对患者实施胸外心脏按压。

    胸部按压

    没了心跳的患者终于苏醒

    按压了三四分钟后,颜笑健发现病人咳嗽了一声,一只手抬了一下,她觉得病人可能有点缓过来了,马上提醒卢中秋。卢中秋确认了一下患者的脉搏,已经重新跳动。

    潘先生说,他醒过来时,一位戴眼镜的男士正在按压自己胸部,旁边还站着两位陌生的女士。“我那时人已经醒了,但一点力气都没有,说不出话。”

    赵红琴说,后来患者的脸色明显好看起来,四五分钟后慢慢醒了过来,几位医生给他量了血压测了脉搏,结果正常。

    然而,卢中秋并没有马上离开,他接过乘务员拿过来的备用听诊器,放在患者胸口仔细听,却听不到病人的心跳。

    赵红琴说:“我们三个人轮流用听诊器听患者胸口,都听不到心跳,刚开始以为是飞机上备用的听诊器坏了,后来各自听了一下自己的心跳,发现能听见。卢院长说,患者的心音非常微弱,他判断患者的心脏可能有问题。”

    经过研判

    建议立即返航始发机场

    此时,乘务员询问三位医生,是继续飞行还是返航。颜笑健说,那时返航需约半小时, 继续飞行则需两个多小时才能抵温,她认为返航对病人有好处,便询问卢中秋的意见。

    卢中秋出于对病人健康的考虑,他向机组人员建议立刻返航。机组人员听从了此建议,于是飞机在河北沧州上空盘旋一圈后掉头返航。

    几分钟后,机舱内再度传来广播声。卢中秋说,乘客们听到患者抢救成功的消息都报以掌声,这让他非常欣慰。更让三位医生感动的是,大家对返航都很配合,没人提出异议。

    颜笑健说,在他们实施抢救的过程中,乘客都积极提供帮助,有人拿来了自带的血压仪,有人拿出药品……

    在返航的过程中,三位医生没有再离开潘先生身边,一直等到他被护送下飞机。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温州分公司地面服务室副经理陈迎喜称,9日晚上,当事航班决定返航时,国航地面工作人员获知后,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并通知相关医护队,做好转移患者准备。待该航班落地后,早已在停机坪就位的医护队马上将患者转送至附近医院。

    患者已出院

    11日准备坐动车回温

    昨天12时许,记者联系到潘先生时,他已回到北京的亲人家中休息。回想在飞机上的经历,他说:“非常感谢几位医生,谢谢他们救了我一命。”

    潘先生说,事发当晚他被送往医院,检查结果显示他有心血管阻塞的情况,不过已经脱离危险。6月10日上午出院,6月11日将和家人一起坐动车回温。

    潘女士说,事发时一家人都吓得乱了手脚,事后也忘记问几位医生的姓名和电话,希望有机会好好谢谢他们。

    温都记者 戴玮 黄云峰/文 王诚/摄

    新闻+

    温都“掌上温州”单篇报道阅读量突破20万次

    6月10日,温州都市报“掌上温州”APP对三位温州医生在飞机上成功抢救乘客一事做了报道,当天单篇报道阅读量突破20万次。三位医生被广大网友点赞,有网友留言:他们是现实中的超级英雄,生活在我们身边,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对话卢中秋——

    因为“抢时间”,才建议“返航”

    急救20年,这次“有点紧张”

    为什么要第一时间出手相救?航班返航建议怎么做出的?昨天,温都记者就此对话卢中秋。

    记者:当时飞机上有不少医生,你也不是离患者最近的,为什么你要第一个冲过去救人?

    卢中秋:我专业是搞急救的,出于本能反应,听到广播后就第一时间冲出去。后来也有其他医务人员过来,医务人员对这种事情的反应是一样的。

    记:飞机返航决定怎么做出的?

    卢:当时,机组人员问我们“病人情况怎么样,往前飞还是返回北京”。我们立刻分析了下,那时飞温州还要2个来小时,返回北京半个来小时。所以,为了病人的安全,我们建议返航。

    记:这个建议怎么得出的?或患者潜在的危险,怎么判断的?

    卢:虽然当时经过急救,患者症状有所缓解,人也苏醒过来。但这还是很危险的,因为我们当时无法判断患者病发原因,另外飞机也没有充分的急救药物和器械,万一患者再次病发,后果不堪设想。可以说,当时把患者送往医院,就是在“抢时间”。所以,半小时和2小时,我们选择前者。

    记:听说你以前也在出差途中施救发病患者,像这次高空施救,以前碰到过吗?

    卢:以前在飞机和火车上也碰到过病人,但没有这次这样危急。心肺复苏、高空施救,这次是第一次。说实话,这次有点紧张,虽然我从事医护急救工作20来年。因为这次患者发病,停止呼吸、心脏骤停、脉搏消失,太危险了。而且飞机上急救药物和器械缺乏。她们两位(指赵红琴和颜笑健)赶到,让我稳定了情绪。幸好,最后抢救过来了。

    记:你说这次抢救是在“抢时间”,能具体说说吗?

    卢:心跳呼吸骤停4分钟之后抢救的成功率就开始下降,4分钟脑细胞即开始死亡,每延迟一分钟,抢救成功率就下降7%到10%。所以,航班机组人员在当事患者出现异常后,立刻广播找医生,这也给抢救争取了时间。

    记:对于返航决定,当时有人反对吗?

    卢:应该没有。虽然当时是晚上,而且不少乘客是坐国际航班转机去温州的,大家都很疲惫,但听说患者情况比较危急,大家都同意返航北京,没听到有人反对。这应该是大家对生命的敬畏,也是对患者的尊重和爱护。

    记:事发当晚有记者联系你,你不太愿意说此事,为什么?

    卢:因为我当时以为记者采访都围绕我个人怎么施救。其实,不是这样的,飞机乘务人员、乘客,还有我的两位同事,都参与了施救。所以,此事不是我个人所为,而是团体作为。另外,医务人员参与施救,这是医务人员的天职,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