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国家级
媒体温医
  • 人民网访谈:瞿佳谈加强全科医生制度建设
  • 作者:人民网    通讯员单位:人民网   编辑:周建国   字数:   浏览:3927
  • [人民网]:2011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我国将采取立法、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合理规划全科医生的使用和培养等一系列措施,保障全科医生制度的建设。截止2015年,全科医生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还有哪些需要改善的?31020:30,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医科大学校长瞿佳做客人民网访谈,与网友交流了“加强全科医生制度建设”这一话题。

    [主持人]:大家晚上好,欢迎收看人民网两会高端访谈。今天我们的演播厅很荣幸邀请到了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医科大学校长瞿佳先生。欢迎瞿校长。

    [瞿佳]:各位网友大家晚上好。

    [主持人]:瞿校长其实是我们人民网的常客了,每一年都会在大概这个时候来这儿跟我们分享您的议案。两会其实一直都是我们政治生活当中的一件大事,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今年您带来了什么样的议案和建议呢?

    [瞿佳]:今年,我带来了关于建立基层全科医生国标省统、县管乡用队伍建设模式的建议。同时,也带来了关于制定遗体捐献法的议案,还有其他的一些有关医疗医学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

    [主持人]:其实我们也注意到了,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强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您的建议也提到了这个问题,您是如何来看待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和深化医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

    [瞿佳]:医改是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我们特别关注医改当中医学人才的培养。今年,我听了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注意到,关于全科医生这个方面的提法。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强全科医师制度的建设,也对照了一下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提法是加强培养全科医师。今年提到的是制度建设,所以,我觉得,就是更深、更系统的来打造全科医师。大家也知道,在我们国家,医改也是正在推动之中,医改从2009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快七年了,这个过程当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是老百姓有目共睹的。

    [瞿佳]:医改核心其实就是让老百姓在我们的一些努力下,少生病,生了病能够有比较好的医疗条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来看,其实,大家都知道,看病难主要是看大医院难,看好医生难。我们经常为找到一个好医生等好久,甚至一号难求。但是也可以分析一下,在我们看病难的话题中,如果是到基层,到乡镇去看一下,很多的卫生院,人很少,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为什么呢?这个就是我们要关注的一个现象。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这种情况就是因为老百姓认为,在小医院,合格的、符合标准的、信得过的、值得信赖的医生比较少。我们经常说是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老百姓就会问了,什么是小病,小病什么时候变成大病?这些医生,能不能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说医生水平、水准不够的话,会不会延误我的病情?因为健康确实要托给一个值得信赖的医生,这个信赖首先就是你要达到标准。

    [瞿佳]:我们也知道,医改里面,李克强总理也提到很多,医改整体的方案里面也有很多,包括分级诊疗、多点执业、公立医院改革等等,其中我觉得最艰巨的,也是具有前瞻眼光来建设的,就是能够在基层、在乡镇,起到健康守门人作用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在国外,在一些发达国家,也被称为家庭医生。他们的体系,他们的队伍,都很强大,也很壮大。但是,在中国,这一点是我们正在思考和要努力去做的事情。

    [瞿佳]: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家庭医师组织曾经在一份合作文件中指出,任何国家的医疗卫生系统,若不是以接受过良好训练的全科医生为基础,注定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所以,我觉得,李总理提出,要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制度建设,是非常及时的。他在报告下面几行特别提到了,要让几亿农民就地就近解决看病的问题,我想这是一个系统的问题。[16:01]

    [瞿佳]:在中国,就我的理解,全科医生还处于很初级的阶段。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医生毕业以后分配到乡镇卫生院、基层卫生院,不论是就医的环境,还是待遇,还是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现在都有很多问题存在,可以说,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可能很难”下去”,即使”下去”了,也留不住,更不用说用得好。针对这种现状,我觉得通过医改,通过我们医学院校的医学教育,也通过我们的各级政府,通过我们的卫生主管部门,要把这个工作做好。

    [瞿佳]:这一次我也是连续第三次提这个话题。我觉得我们也是在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思考,也是对医改精神理解的基础上在不断地深化。前年的时候,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提出来要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去年,我就提出了,通过县管乡用的方式,来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今年,我就更进一步了,总共是八个字,就是国标、省统、县管、乡用。为什么提这八个字呢?我觉得这也是符合李总理讲的制度建设。所谓的国标就是国家标准。我觉得,老百姓要把健康、要把生命托付给你,医生必须是优秀的高层次人才。所以,我们提出国标就是,招收的学生来读全科医学专业,必须达到国家标准。现在在我们温州医科大学,就是通过高考,优秀的学生进来。我们提出的学制,按照国家要求,就是你要做一个能够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学制是五年制,所以我们要五年来培养,这也是一个标准。另外,毕业以后,除了院校培训以外,合格的医生会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目前规定是三年,所以,这个标准也要符合。

    [主持人]:通过层层标准筛选这些人才。

    [瞿佳]:是的。再一个,课程设计也希望有一个国家层面的顶层来设计。也就是说,比如说全科医生的理论基础、系统理论,还有临床实践,实践教学。还有加上全科医生如果是在基层、乡村工作的话,比如说碰到车祸,碰到溺水,碰到触电怎么样来处理。这些课程达到国家层面的标准来设计起来,这就是国标。

    [瞿佳]:所谓的“省统”就是说,根据我们国家的现状,就是省一级政府能够统筹这一方面的工作。比如说,现在我们参加高考,就是通过省里统一出卷、统一命题、统一考试。还有,省里面要出统一的相关的优惠政策。比如说有许多的政策的倾斜,从省的层面,一个省一个省来做。因为中国太大了,如果直接从国家来做这个事情的话,可能中部、东部、西部都不一样。按省来做,叫省统。

    [瞿佳]:“县管”,这是我们讲的八个字里面最关键的。从我们过去的一些调查研究看,我们的这些院校培养医生,比如说在温州医科大学培养五年,甚至在我们的附属医院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年,我觉得问题都不大,这是一个闭环式的、封闭式的培养。但是到了工作单位以后,直接下到乡里。经过调查发现,这些人才往往留不住。因为医生是终生学习的职业,从医疗环境来看,比如说继续教育、培训,都很欠缺,所以往往留不住人。我们提出来,全科医学生毕业以后,先集中在县里,在县级医院,通过县级的政府,和医院,通过县里的有关的部门,比如说发改委,比如说财政,比如说教育、卫生,还有人社,形成一个合力,来支撑全科医生的工作、生活、待遇,甚至职称、子女就学,给予优惠。在县级的层面有什么好处呢?就是一般我们的县医院,在处理常见病、多发病方面,应该讲都是龙头,都是关键的医院。我们也希望,现在的县医院能够和乡镇卫生院组成医联体,在县级医院加强全科医生的布局,成立全科医学部,这样来管理我们这些全科医生。然后,由县医院来组织,下到乡镇卫生院,巡回也可以,轮转也可以,做出一些计划,然后实施这些计划。[16:01]

    [主持人]:是一个非常好的机制,既留住了人才,也能够确保乡镇医院能够得到切实的利益。

    [瞿佳]:县管是关键。

    [瞿佳]:最后两个字“乡用”,那就是目标。让基层农村的老百姓真正能够有合格的医生,信得过的医生为他们服务。这就是落脚点。

    [主持人]:这也是我们的主要目标。前面做的工作全都是为了基层医疗。

    [瞿佳]:是的。大家也知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基层的全科医生、乡村的全科医生、乡镇的全科医生,不建立起来这个制度的话,我们的医改最后在基础上没有合格的医生就会出问题。而且这个事情一定要尽早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们希望全中国都能够往前推进。目前存在一个滞后性,我们如果今年招收到学生,五年后才能毕业,还有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那也就是七八年以后的事情。所以,做得越早越好。在我们温州医科大学,我们提出这八个字的模式、方针,我们自己也在实践。所以,我们从2010年开始就招收这样的学生,现在,在浙江省的11个地市、40多个县已经有1500多学生在那里学习。而且,通过我刚才讲的国标、省统,确实能招到好的学生,我们招的学生的高考分数线,要比同类的,也是读医学的学生要高75分,那就说明只要政策到位,大家还是喜欢来读医的。

    [瞿佳]:我们现在的工作,更多的重点是放在县管,所以我们也和温州周边的六个县,县政府、县级医院,包括他们的一些相关的部门一起来合作,达成共识,让他们在县一级的层面,能够编制一系列的东西在县医院,最后落实到乡镇层面。所以我觉得这个前景还是非常好的。

    [主持人]:听完您的介绍,作为健康的守门人,全科医生的制度建设确实是迫在眉睫。其实我们知道,加强全科医生制度建设这一个说法,早在2011年的时候就被提出来了,那么截至到现在,已经有四年的时间了,取得了哪些成果?这过程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改善呢?

    [瞿佳]:这四五年,大家都在努力,从国家的层面,医学院校,还有我们的地方政府部门,都在努力做这个事情。全科医生要让老百姓接受,还有个过程。关键就是能不能培养出合格的、符合标准的、老百姓信任的医生。

    [瞿佳]:我在这里也想讲一个故事,就是关于全科医生的。在20多年以前,来了一批台湾地区的客人,到我们温州来访问。快要离开的时候,有一位客人生病了,而且病得也不轻,就是发高烧,人基本处于半迷糊状态。我们也很紧张,就说希望把他送到医院去,到他的房间,见到他的时候,他也知道是我们医科大学的领导来看他了。他第一个要交代的事情就是拿出一个小本本,说:“里面是我的全科医生、我的家庭医生电话号码,你赶快给他打电话。”

    [主持人]:他是不放心温州这边的医生吗?

    [瞿佳]:也不是。我刚才讲的意思,你问得特别好,不是不放心,就是说,他们已经习惯成自然了。就是我有疾病,健康有问题,首先找我的家庭医生。他怕我们不理解,因为他也知道祖国大陆还没有这样的制度建立。他说,我的家庭医生知道我过去生过什么病,他知道我的身体的总情况,他也知道我哪些药能用,哪些药不能用,你们跟他了解一下,再来决定怎么处理。跟他商量。所以,这里就看出一个家庭医生也好,全科医生也好,在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他们真正都起到了健康守门人的作用。他的这个制度建好以后,我们的分级诊疗,现在就可以理解分级诊疗才能落到实处。不然,我们这里说分级,那是用行政的手段,说你不在基层看,我不给你报销医药费,但是,老百姓心里还是打鼓的。如果我们有这样的家庭医生、全科医生,一个人管50个家庭,管200个病人,甚至再多管一点,那就对他了如指掌,把每个病人的健康档案建立起来,平时是做预防,有病的时候他能够知道这个病需不需要到大医院、到专科医院去看,如果是这样的话,大医院人满为患,我们真正意义上的看病难才能解决。所以,我觉得,这个制度就是李克强总理提到的全科医生的制度建设,我们现在一定要抓紧、抓快、抓好,医改合格人才的培养,我们有合格的、老百姓信得过的全科医生培养出来,能解决这些问题。

    [主持人]:除了您刚才提到的抓紧、抓快之外,您能不能结合温州医科大学的实践模式来具体谈一谈您对这个制度的建议呢?

    [瞿佳]:我建议最好是从国家层面来形成这样的制度。当然,可以分层次、分步骤,或者从我们浙江这样的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开始做,但是,要循序渐进地、稳步地推进。我觉得这是国家层面要做的。

    [瞿佳]:再一个,各省,省级的层面,省政府、省卫生计生委、省教育厅要协同把这个事情往前推进。我们的县一级,虽然说我们医科大学把人才培养出来,县一级的政府,包括我刚才讲的相关的有关他们全科医生工作、生活、学习,有关的这些部门也要把它整合起来,真正让我们的全科医生既光荣又神圣,而且,感觉到自己非常有出息。我觉得这是一个配套系统的工程。

    [瞿佳]:从我们医科大学来讲,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除了把合格的医学生培养出来,还要负责他们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再一个就是继续教育。已经在农村、在基层工作了一段时间,应该让他们回来再学习。所以,院校培养、入职教育、在职教育连成一条线,我觉得我们的任务还是很重的。但是,我们非常乐意。因为,这个是立地的部分,我们经常讲顶天立地,我们做高端的医疗,做医学研究,这是顶天,但是,我觉得在中国,立地更重要。脚踏实地,把基础打好。如果我们每个县、每一个乡镇、每一个基层、社区,都有大批的合格的全科医生,我觉得,我们卫生体系、医疗整个都是很完善了。

    [主持人]:包括分级诊疗也能够落实到基层。您提的这些建议都非常有建设性,除了这个之外您还带来了关于制定遗体捐献法的议案。说到这种遗体捐献,其实是一个公益性的事业,但是,在我们中国可能有这种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比较根深蒂固。很多人对这个其实是非常敏感,甚至是排斥的。您带来这个议案的时候,您是从哪个角度来思考的?

    [瞿佳]:首先是从我们的学校,医科院校现实的一种情况来反映。比如说,我们要培养医学生,那就要用遗体,用尸体,做尸体解剖,医学教育就需要尸体。我们的医学研究也需要这个尸体。这种情况下,如果说都没有人捐的话,那我们医学教育就有问题。现在我们已经面临一些困难了。比如说原来是两到四个人用一具尸体来做解剖的教学,现在变成20个人,有的甚至现在就用多媒体去放。这个就不利于医学教育。

    [瞿佳]: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我们国家存在的问题,其他的国家也存在,但是,他们在这个方面,可能起步比我们早,像一些发达国家他们都有这方面的法律,也有这方面的文化,或者习惯,去世以后把遗体捐献给医学院校。所以,我们讲,除了这个遗体捐献,如果能够把它搞畅通的话,不仅是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包括丧葬的改革、移风易俗,都会推动。所以,在温州医科大学有人体科学馆,我们也有这方面的一些工作在推进,但是,我觉得,一定要有一个法规,如果没有这个法规的话,会碰到很多的问题。比如说,老年人快去世的时候,他愿意捐,如果他的子女不愿意,那能不能捐?比如说,四个子女,有两个愿意,有两个不同意,那能不能捐?所以,都应该在法律的层面上给予规定。另外,遗体捐献法,既然是捐献,所以,自愿很要紧。这个是重点。其实,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很多的人是愿意捐出他的遗体的,现在的问题就是说,因为没有这样的法规,也没有这样一些专门的机构,想捐的人找不到捐的地方。即使找到了,被捐的单位,比如说我们温州医科大学,能不能接受他的遗体,也是个问题。我们现在上海一些地方已经出台了地方性的法规,但是这些法规也有问题,如果上海的愿意捐到浙江来,跨省,法规也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强烈地希望在国家的层面出台遗体捐献法。我们也注意到,国家在立法方面,正在不断地推进。比如说今年我们修改立法。我觉得通过这些法律法规的推进、建立,对遗体捐献肯定能够起到推动作用。所以,我提出遗体捐献法,希望国家能够尽早地把它列入立法的计划或者规划之中,尽早地能够把这个法建立起来。

    [主持人]:确实,遗体捐献也是这一段时间非常热议的一个话题。可能我们的年轻人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新观点,他们也有了这种捐献的意识,但是目前有一个现象,一方面,捐献遗体非常短缺,另一方面,我们的志愿者可能捐献无门。导致这种矛盾的现象,您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瞿佳]:第一个是没有法规,那就是有时候无法可依。万一出什么问题呢?有纠纷呢?这是一个。

    [瞿佳]:另外,也确实存在着,在医学教育的过程当中,还要有一系列东西要完善。比如说,对遗体的尊重,比如说,在遗体解剖以后,怎么样来处理。比如说火化,怎么样来处理,现在还是处于各做各的,大家都不一样。对学生来讲,我们现在医学生要教育他们,让遗体也要有尊严。在我们温州医科大学,我们的人体科学馆就有专门的遗体捐献厅,这个厅,我们要给他举行一定的仪式,然后让我们的医学生都参与,然后,在遗体的解剖过程当中,教学过程当中,要让他们有一种崇敬的心态来对待这个遗体,使用完了以后,要按规定再来进行处理。所以,这些方面,我觉得在我们国家都是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我们现在也在努力地实践。但是,首先要有一个法规。所以,这个遗体捐献法,用我们的话来说迫在眉睫,希望能够尽快地把它设立起来。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瞿校长和我们分享了您的议案,以及您对当前热议话题的一些看法。我们也非常期待您的这些建议能够得到很好的推进和落实。期待明年这个时候您能给大家带来好消息。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感谢收看,再见!

    媒体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