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新闻专题 >> 内涵建设大家谈(温医要闻)
新闻专题
  • “内涵建设大家谈”系列报道
  • 曹建明: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狠抓教育教学工作
  • 作者:梁洁华   来源:新闻中心   编辑:梁洁华   浏览:10385
  •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首先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我校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以医学学科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性医科大学,教务处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管理部门,是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智囊团和主要推动者。日前,处长曹建明接受记者专访,就今后如何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狠抓教育教学工作,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畅谈了经验体会和设想。

    记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同志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讲话中也提到提高质量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教务处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如何围绕提高质量这个核心,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曹建明:教育规划纲要、杜玉波同志的讲话,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明确了方向任务。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关注的是学校长远的发展,合理和科学的发展。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质量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任务,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部门,我们责无旁贷。重任在肩,我们将以全源育人,构建和谐的育人生态环境为工作理念,以学生受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宗旨,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教学建设与研究、实践教学和日常教学运行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工作,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并逐步改善师生的行为习惯,让师生形成一种文化自觉,能主动去表达医大人的优秀。2013年,我们提出了阳光招生工程、专业建设攀登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学习环境优化工程、实践基地建设工程、教师技能提升工程、学生素质拓展工程、网络平台建设工程、教学资源建设工程和临床技能提升工程等十大工程,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记者:具体来说,怎么样去构建和谐的育人生态环境?

    曹建明:杜玉波同志在讲话中提出要强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追求。我们提倡的全员育人,构建和谐的育人生态环境,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动用一切资源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一个学生培养得好与差,要看我们的投入情况,包括老师的投入、学校的投入和管理人员的投入。老师要心中有学生,舍得在学生身上下功夫,舍得在教学上投入,在专业建设上投入。学校的投入包括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为学生提供学习条件和学习空间。具体来说,硬环境建设受客观限制,不可能拓展太多,目前在建的有操场边上的新教学楼。在软环境建设上,我们就要做出更好的文章了。我们在学习环境优化工程中,计划把同济楼变成学生学习的天堂,让同学们一到同济楼,就觉得是来学习的,并根据同济楼建筑的特点,拓出了500余个位子;把同德楼、同仁楼、求是楼规划为学生科研的主阵地,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把求知楼、学生活动中心开放为学生开展各种活动的场所,培养兴趣特长。在图书馆7楼、同德楼顶楼,建议设一些考研教室,方便同学们考研学习交流。把学习的空间拓展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可以布好局。此外,我们在学生素质拓展工程、网络平台建设工程、教学资源建设工程等的进行中,希望得到各职能部门、学院的支持,利用各自的所有资源,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工作,为学生教育教学提供平台,创造条件,让学生成长。

    记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怎么样抓住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个着力点?

    曹建明:作为地方性医科大学,我们主要培养的是医学生和医学相关类学生。因为医学教育聚焦的是教育和医疗两个重大民生工程,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关涉人们的生命质量与生活幸福,学校较早地进行了探索,逐渐形成了以知行并举、弘德善医为目标,以德育为先、知能为基、创新为要为核心理念,以核心原理掌握、科研技能训练、临床实习为核心内容,以科学合理的管理、资源配给机制为保障的临床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体系中就涵盖了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方面面。

    我们设计了培养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医德教育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建立以两课为基础,以医学专业课程为主导,以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人文素质、卫生法规等学科为渗透的,涵盖医学教育始终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德育和人文课程体系;在实践载体上,将医德教育与慈善医疗项目相结合,以明眸工程幸福微笑特奥项目骨髓捐献等慈善医疗项目为基础搭建德育教学实践平台;在志愿服务中,将德育教育与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强调实践育人。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举办了国际交流等一系列创新活动,构建了国家、省和校三级科技竞赛平台。这些年,药学院、眼视光学院、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四个学院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较好,我们筹备让药学院和眼视光学院一起,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一起,建设两个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另外,开放综合性实验室,鼓励教师带学生做科研,通过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带着科研项目上讲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医学是教育部列为以提升实践能力为重点,推进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制综合改革的学科专业。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建设了一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基地。在实践基地建设工程中,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已获批成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全面面向学生开放,希望至少让20%的学生通过中心的特殊培训、学科竞赛的特殊培训,成长为医学领域拔尖人才。我们还要求各非直管附属医院建设技能培训中心,以前要求每所医院将300平方米面积的场地用于技能培训,现在要求提高到500平方米面积,学校将根据他们建设的情况、进度、场地、老师带教水平,设置临床技能培训分中心。直管附属医院中附一院将建设1500平方米面积的临床实践基地。我们还将增设《临床技能》课程,编制《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基本技能考试大纲》,加大毕业实习基地建设,对毕业生实施模拟行业准入考核。

    记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建设起什么作用?如何加强专业建设,推动教学改革?

    曹建明:有好的专业就会有好的老师,有好的老师就会有好的教学,就能培养好的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果专业搞不好,什么都白讲。在学校更名为大学后,我们将更加注重专业潜能的深度挖掘,看看哪些专业在哪些方面可以做成特色,可以挖掘出亮点,或是换一种思路,让专业改头换面,对专业进行改造。比如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可以重点做成卫生事业管理方向,让专职教师教专业知识,各附属医院院长、管理人员传授管理经验。比如说护理专业,每年培养的学生假设到社会上就当一般护士,学校的优势就体现不出来,我们可以将专业稍作调整,从中挑选10%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强化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三五年后一些护理个性化人才或许就会成长为各医院的护士长。比如心理专业,可以引入像康宁医院那样的民营医院力量,向精神医学方向分流。在现有条件下,专业真正的内涵建设是根据现有师资、水平、现有的条件,做得更好。当然,专业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好不好,还要看它培养的学生对它的评价,社会对它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又会产生倒逼机制,专业负责人假设没把专业建设好,学生就不会选,学生不选,专业就会萎缩,慢慢会被淘汰。这也是专业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推动专业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改革。

    记者:教师的教学技能直接关系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对此,教务处有什么举措?

    曹建明:教师的观念、理念要变,自己要真正有意识地把学生装在心中,从服务角度来说,要假设学生是你自己的孩子,如果自己的孩子都不愿意听,学生同样也不愿意听;如果自己的孩子教育不好,就会主动想方设法去解决。教师在人才培养中是起着核心作用的,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然要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今年教务处提出了教师技能提升工程,继续开展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组建教师教学软件设计工作室,举办教师教学软件大赛、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开展教学名师、教坛新秀、临床名师和新秀等的评选,进行教师教学业绩考核,推出教师团巡回送教计划、临床实践教学培训计划等,组织内外妇儿等临床课程集体备课。希望通过这些举措,有效地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为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才,学校将在今年9月召开大型教学会议进行专题探讨。我们提倡全员育人,也希望人人都把自己当成是教务处的一员,协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