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新闻专题 >> 美丽温医(温医要闻)
新闻专题
  •  手术室里的男护士 须眉不让巾帼
  • 作者:邓黎、林碧   来源:眼视光学院 附属眼视光医院   编辑:梁洁华   浏览:7698
  •     编者按:今天是护士节,当我们把祝福送给“美丽的白衣天使”时,还有一个被忽略的群体也需要理解和祝福,他们就是帅气温柔的男护士。在学校各附属医院的急诊科、ICU、手术室等科室,他们同样担当着“天使”的神圣职责,践行着南丁格尔誓言,他们已经成为医院护理一线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眼视光医院现有护士178人,男护士仅有4人,王智渊就是那万“红”丛中的一点“绿”。从最终选择男护士的不被理解到赢得称赞;从动作生疏到最满意护士;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这位80后男护士在无影灯下,用心、用爱演绎着守护光明的故事。

    选择了护士我会坚持到底

    王智渊高考那一年,他所报考的学校开始招收男护士,他毅然选择了它。“男人哪有当护士的”,他的决定遭到了家里人的反对,特别是两个舅舅,劝他上学后赶紧转专业,甚至在他工作后,劝他换工作。然而,王智渊一旦决定了,就算九头牛也没拉回来。

    女护士的辛苦已为人所知,然而男护士的委屈和尴尬又向谁诉说?在医院实习时,王智渊就遇到过病人对男护士的偏见,一些病人不愿意让他打针,就是因为觉得“男护士不够细心”。一些女患者,觉得不好意思,也常拒绝他打屁股针。面对这些情况,王智渊虽有些无奈,但暗自下决心,用自己的真诚去打动病人。就这样,王智渊勤勤肯肯、默默地努力着,最终获得了病人的认可。

    “体能好,在大型机器的操作、配合高强度的连台手术等方面具有优势”,王智渊渐渐总结出自己的优点,也不遗余力“开发”着。有一次,科室人员紧张,需要在5个小时内完成20个白内障手术,这可是比平时增加了1倍的工作量。手术中,巡回护士换了一批又一批,王智渊连一顿饭的时间都没舍得用,一直连台转,手术完成后,主刀医生对他的坚持和认真负责赞赏不已。2013大年三十,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因为同事要回老家过年,王智渊二话不说替同事坚守岗位。当天凌晨,王智渊接到电话,有患者眼睛被鞭炮炸伤,伤势严重,需立即手术。凌晨1点,他顶着寒风奔向医院,当看到8岁女童那惨不忍睹的眼伤时,他争分夺秒,以最快的速度做好术前准备。角膜缝合手术、眼整形手术……由于患者伤势过重,手术不重样地做了好几种,直到早上7点。整整6个小时的手术,期间换了一批医生,而作为护士的王智渊却一个人扛到了最后。

    从神经紧绷到工作细致,炼成医院最满意护士

    “手术室并不像普通病房,它是救死扶伤的前沿阵地,要求医生和护士必须紧密配合,哪怕是一个不显眼的小错误都有可能危及患者,手术室的每一个步骤、每个工作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王智渊说。

    为了快速配合白内障手术的开展,最初进入医院工作时,王智渊每天晚上都坚持观看手术视频,一看就是十几遍。为了适应白内障手术的快节奏,他进行了白内障洗手配合1个多月。装晶体是眼科手术室护士的基础工作,但这样细致、精准的工作对于男护士,却是个不小的挑战。一次手术失误致使人工晶体损坏,让王智渊心理压力剧增,每天都神经紧绷着。为了克服心里障碍和技术问题,手术台上或台下王智渊都在重复不同种类晶体安装的动作。就这样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功夫终不负有心人,他的动作熟练了,思想包袱放下了,工作也愈加细致了,三年里已配合白内障手术超过1000台。

    有段时间,王智渊分管处理急诊的房间,常出现当天晚上急诊缝线处理没有补齐的现象,他第二天早上总是第一时间补齐,然后对前一晚的同事进行提醒。在他不厌其烦地重复提醒下,急诊间的缝线再也没缺少了。手术室会给每位护士分配分管手术间,王智渊即使没有在自己的手术间手术,他也会定时到自己分管的手术间检查、做好登记。

    手术室是医院任务最繁重的科室,工作中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一饿就是几个小时,腰酸了要站得住,肚子饿了要挺得住,眼睛困了要熬得住,甚至有时会通宵达旦地忙碌着,但是因为热爱,王智渊毫无怨言,用一双有力的手,呵护着光明。医院手术室的女护士说:“正是因为有了像王智渊这样的男护士,我们的手术室内才更加温暖,更有活力。”同事们都说他“胆大心细,可以媲美女孩子”。2013年王智渊被医院6次评为月度最满意护士,刷新了科室的最高纪录。

    在色达,用双手“托”起高原阿婆的复明希望

    2013年,作为色达健康行的志愿者,王智渊刚到色达县就接到三天内要交出一辆能进行眼科手术的手术车任务。由于高原反应,他的头还在持续疼痛,双腿膝关节也隐隐作痛,就是简单的一蹲一站也会让他眩晕一阵,但他二话没说,就开始着手手术车的划分和布置。

    第一天,王智渊领着藏族医生洛绒扎西从车内的地面、天花板及各个角落到车体外部进行了全面的打扫。为了避免手术车内积聚灰尘,他将所有的窗帘、椅子套等全部拆除。第二天他就让一辆原本只有一张床的空车,变成了限制区分明的手术车。为了能尽快开展手术,第三天一大早,他第一个来到手术车,为即将开展模拟手术的医护人员做着晨间的擦灰、紫外线的照射等前期准备。这三天,王智渊每天要持续工作到夜里近12点,高原反应的疼痛在半夜两三点尤为强烈,他咬牙不吃止痛药,因为他怕副作用影响工作。

    后来,高原手术车上迎来了一位很特别的病人,她是一位80余岁的孤寡阿婆,患有严重的白内障和脊柱侧弯,生活几乎无法自理,背部近乎呈90度的驼背,若她坐着进行白内障手术是无法完成的。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王智渊趴下身子弓起腰,双手稳稳地撑着阿婆的头部。为了保证手术的成功,阿婆的身体必须保持平衡,手术过程中王智渊始终保持同一个姿势,全力托起驼背的阿婆。在高原上,要一直维持这样的动作需要忍受巨大的煎熬,但王智渊连一声粗气都没喘。手术顺利结束了,王智渊的手脚红肿麻木了,腰也闪了。当大家让他下午休息时,他婉言谢绝,坚持带伤奋战在手术台上。狭窄的车厢里他参与的手术井然有序,一台接着一台。“藏民们发自内心的微笑,一声声‘突及其(谢谢)’,是对我最大的认可与鼓励,王智渊说。在色达的十几天里,王志渊总是在手术车门口,亲切地迎接每一位患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