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省级
媒体温医
  • 科技金融时报:浙南林一刀 温医第一人
  • 作者:林贻约    通讯员单位:附属第一医院   编辑:温彬彬   字数:5871   浏览:5702
  • 时值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院一百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缅怀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任院长、温州医学院第一任执行副院长(代院长)——著名外科学专家、医学教育家、我国神经外科先驱者、一级教授林镜平。

    1

    一代儒医 文武兼备

    林镜平(1900~1997)出生于瑞安书香名门家族。其父林大同,字同庄,水利专家,曾就读于上海南洋公学特班,与同班同学李叔同(弘一法师)、马一浮、邵力子、黄炎培等友谊深厚。后留学日本考入东北帝国大学工科,学成归国致力于交通水利工程,是我国早期铁路水利工程学界的先驱开拓者,曾先后担任沪杭铁路公司工程师、浙江省水利局局长等职,且极热心地方文化公益事业。

    林镜平4岁入私塾,攻读四书五经,研习诗词,加之父亲教诲,很快在同辈中崭露头角,有“神童”赞誉。11岁随父母迁居杭州市,考取省立第一中学,又遵从父命,先后拜太极拳名师田兆麟、牛春明为师习技击。

    1916年,林镜平以优异成绩考取日本官费留学生,翌年考入日本千叶医科大学,毕业后又考取千叶医科大学医学研究部,专研习外科。该部是千叶医大的教研中心,导师对学生要求极其严格,勤奋好学且具天赋的林镜平进步很快,深得导师欣赏。在导师的悉心教授下,数年下来对于各种手术的最佳局部麻醉和手术技巧,已经是无不精通,达到一流技术水平,因此在毕业前就已跻身外科名刀之列。

    1930年1月,林镜平毕业于千叶医大医学研究部。学成归国后,他转徙苏、鄂、赣、浙数省,从事医疗及教学工作,先后任江苏南通大学医科外科学教授、武汉第二重伤医院上校外科主任、江西第八临时医院院长、第十六后方医院外科主任、浙江医专外科教授兼医务主任、兼任杭州市警察局警医处顾问医师、江西医专外科教授、英士大学医学院外科教授等职。曾在杭州、瑞安自行创办医院。

    上世纪30年代,林镜平在瓯海医院担任医务主任时,有一位颧骨肿瘤病人,被温州白累德医院洋大夫推出门外。病人来到瓯海医院,林镜平收留了他,在局麻下为病人切除肿瘤并予整容,在地方上引起强烈反响。

    抗战期间,浙南地区三次沦陷,“镜平医院”成了病危难民的救助地。尽管当时手术条件极为苛刻——不输液、不输血,林镜平都能凭借他高超的手术技巧,在局麻的情况下熟练、快速、细致地成功施行外科手术,拯救病人生命无数。“浙南林一刀”的名声不胫而走。

    在解放战争时期,林镜平支持他的一位儿子参加浙南游击纵队,此后“镜平医院”成为其地下联络站,游击纵队的伤病员经常到“镜平医院”就诊。每逢危重病例,他都义不容辞,避开地方当局的耳目,翻山越岭到山区救治。

    1949年5月5日和5月8日,中共瑞安县委与国民党代表在“镜平医院”先后进行两次谈判,并最终达成和平解放瑞安县城的协议。冒着杀头的危险,林镜平又一次为瑞安人民作出重要贡献。

    建国后,林镜平先后担任温州市人民政府委员(中央政务院任命)、温州专署卫生科(局)首任科长、温州市卫生局首任局长、瓯海医院首任院长(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温州医学院首任第一副院长(现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卫生学校校长,浙江省一、二、三届人大代表,省四届政协委员、市政协一、二、三、四届副主席,农工民主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农工民主党浙江省委副主委、农工民主党温州市委第四届主委、六届顾问等职。1953年创建温州武术协会并任首届会长,1960年又兼任附一医院长。因医术精湛、办学办院多面能手,同时又精通日、英、德、法四国外文,林镜平享誉省内外。此外林镜平拳术、诗词俱精,堪称传奇人物。

    1997年5月19日,林镜平逝世,享年九十八岁,全国政协副主席苏步青发来唁电,医学界、文化界、武术界、教育界等千余人参加追悼会。灵堂两边悬挂着巨幅挽联:“医界泰斗鹤驾西归高龄已臻九八;教坛元勋弦歌辍响弟子何止三千”,精要地概括了他在医学、医学教育领域所取得的不凡成就。

    2

    打造浙南医疗中心

    解放初,温州瓯海医院经费短缺,人员流失,设备缺失。尤其在1948年5月遭伤兵打砸抢后,院长离职,医师出走,境况十分萧条,唯有一幢破旧的楼房,以及一台常出故障的小型X机,整个医院不过只有数十张简易病床而已,处境艰难,医院几乎处于瘫痪停业状况。

    1949年5月,经浙南游击纵队副司令员郑丹甫推荐,林镜平以温州军管会成员,接收温州瓯海医院并任院长,当时院中仅有周邦基、缪天桢、王烈、包巨襄、蒋汉声、胡天铎六位医师。

    值此满目疮痍之际,也正是百废待兴之时。医院要在社会上赢得声誉,首先应该提高自身医疗水平,欲重建一家享有盛誉的地方医院,延揽名医、培育人才非常重要。林镜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着手人才引进,他以自身在医务界的名望,延揽各方人才。当时刚解放不久,待遇只是供给制(并无工资),但一批颇有名气的开业医师金志纯、胡旭庚、黄问羹、徐文慧、蔡宗礼、王维生等还是慕名而来,一同的还有林镜平的学生王汉青、缪天荣、林笑鸠、吴性慧等,他们义不容辞地投入工作。

    林镜平因陋就简,以外科为突破口,不分骨科、泌尿科、胸科、妇儿科,全面开展外科工作,包括胃、脾、肾、肝、肺的切除术、胆囊摘除术、直肠癌、乳癌等根治术、十二指肠吻合术等等,这在当时是属于高风险、较复杂的手术。林镜平经常是手术到半夜,甚至是通宵达旦,有一次工作到深夜回家而被军管巡逻队扣留,这则趣事一时被传为趣谈。

    1949年7月,原温州地委书记李铁锋在青田遭遇土匪围堵袭击,终至左上臂粉碎性重伤,辗转丽水、杭、沪救治,却无法保住手臂,杭州医生已准备为其截肢,后幸经林镜平救治,才保留住了手臂。此事使李铁锋感触颇深,从此他们俩成为了挚友。

    由此,林镜平以手中的一把刀,使“瓯海医院”名声大噪,誉满全省,外科水平超越了省内外许多大医院,因此也引起省卫生厅的关注。在1949年11月初,林镜平接省厅通知,亲赴省卫生厅与厅长李兰炎商讨医院改制事宜。回温后,林镜平即宣布“瓯海医院”改制升级为“省立温州医院”。

    林镜平从接管瓯海医院,仅半年时间就将一个支离破碎几乎瘫痪的地方医院,一跃成为省立医院,这在当时全省是绝无仅有的,为医院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林镜平还抓紧时间培养后备力量,手把手带出一批外科骨干,如王汉青、金志纯、吴性慧、刘国光……,其他科室也齐头并进。一时间医院人才济济,医师已达三十多人,医院原先危困的局面逐渐得以好转,甚至有了欣欣向荣的气象。此后,全院的医疗水平迅速提高,日门诊人数增至千人次。医院建立了医务部,又建造了二层新门诊楼,病床扩充至300张,添置了许多新设备,相继开设了内儿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眼科、牙科、保健科、中医科、针灸、推拿、放射科、化验室等诊疗科室,规模不断扩大,医院的发展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医院随后被命名为“温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962年省卫生厅发文,确定该院为全省五家三级医院之一,而且是唯一在省城外的省级医院。

    3

    施行全国首例开颅术

    在医学界,大脑曾被称作“生命禁区”而让人望而却步。建国初期,我国脑神经外科尚处在起步阶段,而林镜平的一生中,却做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脑部和外科手术,引起医界轰动的是他在1952年1月成功施行的一次开颅手术。

    患者周谦儒18周岁,是解放军某师战士,于1951年8月28日,在海上剿匪时受伤。子弹自右侧颅顶部射入,成盲管枪伤,受伤后即人事不省而昏睡,大小便失禁。9月7日对其施行x线检查后,发现子弹残留在左侧中颅凹底部贴近前壁处。其后患者神识渐次清醒,至9月下旬,言语、饮食起居等都和平常人一样。右侧颅顶部的射入口经治疗后也逐渐闭锁。该患者除时常有微热、头痛和头晕外,还存在急速行动时稍感脑部震动而涨晕,同时反应比较迟钝。为了消除这些后遗症,林镜平决定施行手术,将摘子弹除。

    1952年1月11日,在极其简陋的条件,林镜平让战士坐在椅子上,在局部麻醉下施行手术。皮肤切开,从左耳翼附着部向上行,作弧状弯曲,到眉的中间点为止。皮肤切开后,直达骨膜,用手摇弓形骨钻把头颅钻开,造成Wagner氏骨膜骨瓣,次切开硬骨膜,露出颞叶及额叶。用脑篦将颞叶向上方排开,达到颞叶的底面,发现该部有鸽卵大的浸润,因此将其开放,流出褐赤色脓样内容物约4~5cc,即用纱布拭净,取出子弹。再拭净内腔,用细肠线缝合硬脑膜,翻转骨膜骨瓣于原处,施以二层缝合。

    手术经过非常顺利,患者虽然似因疲劳而熟睡,但呼之即醒,神识逐步清醒,第3日即能自起床,第4~5日即能至邻室谈话,第8日拆线,第10日即自动步行返军区医疗队。

    该患者是由军分区医疗队转到瓯海医院,林镜平仅仅凭两张X光片及伤口的形态,就准确无误地判断出子弹的位置,更何况手术条件还只是在局麻下施行。林镜平娴熟精湛的刀术令一大批观摩者(本院金志纯、缪天荣等医师和军分区一批高级医师)赞叹不已,多年后缪天荣每次回忆提及此次开颅手术,仍钦佩不已。

    后经温州军分区再三提议,林镜平将此次开颅成功经验刊载于全国发行的《医药新知》(1952年第4卷第2期),因而成为我国首例有文字记载的脑神经外科手术,填补了我国脑神经外科的空白,当时能够打开颅脑禁区施行手术的国家只有日、德、美、英等少数国家。林镜平因此还获得省、部的嘉奖,工资由卫技3级晋升到2级(285元/月)。1952年至1954年间,他又连续成功施行了几例开颅手术,因此瓯海医院声誉大振,一举成为浙南地区医疗中心。

    4

    筚路蓝缕创办温医

    1958年8月11日,林镜平被温州地委任命为温州医学院第一任执行副院长,主持筹建温州医学院。林镜平夙愿得偿——他很早就希望能在浙南地区办一所高等学府。

    1958年,为了加速温州地区教育发展,温州地委决定在温州兴办温州医学院、温州农学院、温州工学院等大学。

    1958年7月6日,《浙江日报》刊登了“新办的温州医学院”要参加“全省35所高校联合招生”公告。1958年7月17日,温州地委向省委发了加急电报:“我区第一批新建和改建的六所大学,大学均称学院,并冠以“温州”二字……”,1958年8月11日,省委发文正式成立六所大学,并聘任六所高校领导人名单。至此,温州医学院正式诞生了,林镜平被聘为温州医学院第一执行副院长即代院长(正职缺、1957年反右后,党外人士不能行政正职),在地、市委领导支持下,全权主持创建温医的一切事宜。林镜平决心将医学院办成省内、甚至国内一流高等学府。

    为了能在9月与全国高校同时开学,在林镜平带领下,温州医学院因陋就简,克服困难。首先腾空归属医院的池上楼和居士林房屋以及池上楼几间自用住房一千多平方,并在地委的支持下借用温州卫生学校校舍、雨伞厂厂房、永光堂、花柳塘宫、五中宿舍等约3000多平方米,用作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同时通过省委,向浙江医学院协商抽调部分师资、图书、仪器设备等,支援温州医学院教学工作,并拟定生源招考等事宜。在温州市委支持下,林镜平以温州专署卫生科科长的名义召集辖下的温州市卫生局负责人和温州卫校负责人等有关人员开会,传达地委“办学精神”,勉励大家为创办温医而努力。会议决定:(1)可临时聘请“卫校”部分优秀教师和“温州医院”名医担任“温州医学院”教师,以解决教师问题;(2)卫校全体师生由校领导带队赴金华一边开展血吸虫防治工作一边学习,至8月,已基本腾空卫校校舍,为温医开学打下良好基础。林镜平将自家与卫校毗邻的2间半房间腾出,作“温州医学院办公”用房,在这里他每日与金国良、葛林宗、黄立泰等相关人员,反复磋商。夏日酷暑难耐,每人一把大蒲扇,温州医学院就是从这里白手起家,开始“燎原”的。

    在省、地委的全力支持下,1958年9月19日,温州医学院师生在市人民大会堂和其它几所高校的新生一起,顺利举行了开学典礼。学校的教学、科研、医疗工作得以有序展开,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这为学校的发展、教学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林镜平的提议下,1959年4月,温州地委委任廖良章、王维松、汪起霞等副院长相继就任,温医党委逐渐健全,开始实行党委负责制。此后,林镜平主要负责教学、科研、《温医学报》编辑等工作。同时,他还坚持从繁忙的行政事务中抽出时间从事临床教学工作,担任外科学教授,亲自编写外科学教材及《颅脑外科学讲义》。

    温州医学院若要发展、壮大,必须有一所综合性、硬件设施齐全、知名度高的医院作为医学院临床教学和学生实习场所。于是林镜平向地委提议,1959年12月12日,温州地委决定温州第一医院改称温州医学院附属医院,1960年3月18日,为了方便协调附属医院内部工作,林镜平又兼任温州第一医院院长。

    1958年大跃进时期,温州地委共创办了6所大学,然而在上世纪60年代(三年困难时期),其他5所大学因师资匮乏、经费困难等原因被国家精减停办了,只有新建的温州医学院,在林镜平带领下,齐心协力,同甘共苦、克服重重困难,非但没有被精减,反而从困境之中闯出一番事业。

    这得益于林镜平丰富的办学经验,他在医学院创建之初就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一方面大力引进人才,特别是从浙江医学院调进数十名优秀教授及教师;另一方面是完善了教学机制和搭建温医行政框架,使之正规化。

    林镜平作为医学院的主要负责人,对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格外爱护。1959年,缪天荣编写《对数视力表》文章,林镜平对缪天荣论文进行仔细阅读研究后,认定是一项重大发明,叮嘱缪天荣尽快予以发表。但由于种种原因,缪天荣几次投稿到省级、国家级医学期刊均遭退稿。

    为了尽快能发表这篇文章,使国家医学成果不被埋没,林镜平当即决定以出《温州医学院学报》向国庆十周年“献礼”而报请上级批准。由于经费紧缺,上级批复不同意。林镜平无奈之下,顶住压力,“利用职权”,改头换面,冒险编辑出版《温州医学院校刊》,全文登载了缪天荣论文——《对数视力表》。(此事后在“文革”中遭到不明真相的群众批斗)正是由于林镜平当时果断拍板,抢先发表论文,才奠定了缪天荣教授在眼视光学术上的国际地位。

    林镜平离休后,颇感一身轻,每日习文作诗、饮酒作词,与诗人夏承焘、吴鹭山、王敬身、苏渊雷、梅冷生、方介堪等名家时有酬唱,组建“东山诗社”,并被推选为社长,出有《东山酬唱集》《劲风楼酬唱集》等。

    林镜平的一生兢兢业业,对名利、地位淡然处之,为官清廉,从不为己谋私,为温州附一医、温州医学院的创建和发展呕心沥血。

    林镜平是医、拳、诗、酒“四绝”的传奇式人物,是温州德高望重的著名学人,他的事迹一篇文章恐怕难以尽言……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